北京时间7月28日,在本次游泳世锦赛上,中国队在过去48小时之内,有两次经过团队做出的决定,最终的产生的效果都不太尽如人意。
在昨天进行的女子50米自由泳的比赛当中,当时中国队的女神刘湘出战了这个项目,结果刘湘在半决赛当中游出了24秒46的成绩,和澳大利亚队的小坎贝尔并列排在了第8名,按照当时比赛的规则,两人必须通过加赛才能一决胜负,输的人就无缘决赛了。
但是在加赛的时间上,双方没有能够达成一致,因为小坎贝尔还参加了4×100男女混合接力的比赛,所以澳大利亚队希望将季赛推迟到北京时间周日的上午来进行,但是中国队不同意,中国队希望在当晚所有比赛结束之后就立即进行,最终国际泳联只能通过抛硬币的方式来进行裁决,裁决出来的结果对中国队有利,然而在加赛当中,刘湘却以0.15秒的劣势惜败给了对手,无缘决赛。
这是不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呢?如果说当时中国队同意了对手的要求,在上午比赛的话,是不是有可能产生另外一个结果呢?因为就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刘湘透露自己迎来了生理期,作为女人或者是经常照顾家中太太的丈夫都应该明白,像这种生理期特别在夜间对人的折磨是最为明显的,而当时光州的实际时间比我们早一个小时,当时刘湘进行加赛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当地时间的22:00上下了,刘湘的疲惫可想而知。所以如果说比赛放在早上进行的话,或许实际的情况反而会对刘湘更有利。
而实际上,这还不是中国第1次在类似的决策中,产生了对自己不利的结果,像此前进行的男子4×200米自由泳的比赛当中,中国队在预赛当中发挥得不错,最终是排名第五,当时中国队将徐嘉余放在了第四棒,让孙杨游第三棒。结果到了决赛当中的中国队将第4棒和第3棒的顺序打乱,却导致徐嘉余在这一棒游出了4人当中最差的成绩,徐嘉余的成绩甚至还不如另外三棒。如果说当时中国队对徐嘉余的状态不满意,大可以进行换人,让在自由泳上还处于生力军状态的余贺新等人尝试一下,结果中国排名第六功败垂成,而赛后徐嘉余更是累的站不起来了,表示自己入水之后手就已经麻爪了,感觉200米自由泳完全不是人游的。笔者认为出现这样两幕,中国队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这样的决策是不是真正经得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