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专栏】
不准排名,不准公开成绩单,不公布试卷 ……“什么都不让,我到这儿干什么来呢?”对此时代一问该如何解答?
原创作者|张军(天津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三中学教师)
时代一问引深思
不准排名,不准公开成绩单,不公布试卷和答案,不炒作高分,淡化成绩…,有老师便对此表示疑问: “什么都不让,那我到这儿干什么来呢?”
看似困惑实为错
恐怕这是绝大多数老师共同一个困惑,看似是困惑,其实应该算一种错误的认识。错在老师的潜意识当中,他们认为他们的工作就是搞 分数,得高分儿、考大学,谁考的分高谁就是优秀的就是人生赢家, 即唯分论、内卷,不必再展开。
然而,当今天排名、分数、升学率被弱化淡化时,以前做的现在不让做了,老师就会感觉非常的不适应,不知道自己每天到学校到底该做些什么,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认识或者是一种问题一种烦恼——我到底每天来这儿干嘛?
如果有错谁之过
从来没有人教会他们去追求真相,也从来没有人去告诉他们真相。
这一方面透露出我们师范教育在正确育人理念引领、方向培养上的欠缺;另一方面,透露出我们各级学校在具体行动实施上的偏颇。
这个欠缺和偏颇就在于:老师们在从教过程中除了效法翻版自己当初接受教育的方式,以及遵循教育领域长期以来的默认模式,包括工作内容、方式、目标之外,几乎没有人站在时代和社会未来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并重新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而我们师范教育和各级学校什么都没有发现更什么都没有做!
更新思路担新责
除了从教人员感觉不适,学校的一些部门也是一样的,但部门的责任不仅是自己止惑还要为广大教师解惑,带领广大教师更新思虑能担当新使命。
当今天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得到重新强化的时候,我们的德育部门慌了手脚。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没有思路。
为什么?因为长期以来,在学校工作中,本应为首为先、引领统帅的德育部门都待在教学部门之下,处于次要位置甚至被忽视被忽略边缘化没有存在感,甚至连一个保障部门都不如,这一方面是对方太“重要”太“强势”,另一方面是i我们的德育部门甘心乐意躲在别人背后“蹲守”捞个清闲,其实主要原因就在于这第二方面,自甘堕落、妄自菲薄、自作自贱,以致久而久之成为无能之辈的升职“温床”,育人阵地被丢失,才有近几年种种学生问题的爆发。
如今,时代突然把他们提到前排,他们非常不适,没有基础,没有准备,没有思路,没有方法,找不到起点一团乱麻,于是成为上级牵线木偶,每天忙于机械的事务性工作,依然距离学生那么远毫无价值。有关德育今天暂不多提。
教学部门在各级学校当中都是前线部门、命脉部门,如今,当指标没了、排名没了、双减了…,让他们退到二线,一时间,他们简直不知道很多事该不该继续,怎样去继续,无从下手。
其实除了教学成绩,教学部门还有很多可为之事,比如学业指导、次第授受、学涯指导等等;其实十年前新课标出台的时候,一切的困惑疑问就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
1、素养层面
从学生成长角度,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学科教学角度,有 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的教学部门应当致力于如何让教师懂得并做到于一节课中以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重中之重,把知识以外、知识背后起到安身立命支撑作用的思维、科学、理想、价值、责任、使命、哲学、道义,借助知识载体传达出来,总之,这些才是学科教学学科知识的真正目标,此为个人素养层面。
2、国家层面
此外,便是国家立场层面—— 立德树人。
谨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教学部门应当落实以此作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意志体现。谨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部门应当落实以此作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层级目标。总之,国家意志、伟大精神、优良文化、核心价值、最终目标才是教师一节节课的根本意义。
3、发展层面
在此之外,第三层便是人的发展—— 人内在体系的统整、全人教育整体教育的思想。
这第三个层面是最难的一个层面,它需要教师具备人生教育观,有更高的视角更大的格局,注视到某阶段对人一生的关系,某阶段学习在终身学习当中的重要地位。他把人的发展成长作为工作的重点去研究,呼唤美好的东西增长,呼唤高尚的东西出现,它是教育哲学的摇篮。
4、微观层面
第四层面是最接地气的课堂微观层面—— 课堂模式操作方式。
冯恩洪老先生长期致力于课堂模式、上课实操的研究、实践和帮扶,20年里,他走遍中国大地,致力于让优质教育进入寻常百姓家。他在中国大地听了近5000节课,对课堂改革悉心指导,带着直观感受根植于教育最基本的细胞——课堂,打造中国当代好课堂。“教有常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是他的教学准则,“三个维度、三个要素、两个途径”决定一节好课。76岁的冯恩洪老先生以其50多年教育生涯深厚积淀,以其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聚焦一节课… ……
就这一点,课堂微观层面,学校教科研部门需要带领老师们学习实践做到“贵在得法”。
本文结语
从安身立命之基本素养到家国民族之根本德行到生命成长之美丽崇高再到聚焦微观之课堂实操,这四个层面是作为今天 破围五维、破剧场效应、落实双减、破内卷的大背景下, 教学部门摒弃传统的工作模式需要思考的内容。 教学部门只有引领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在上述四个层面上下功夫,才能 做到 小课堂,大境界, 小教师,“大先生”,才能解决教育改革痛期一线老师的 “什么都不让,我到这儿干什么来呢? ”的时代问题。
文章原创作者 张 军
延伸阅读:
张军:假期了,作为教师、家长该冷静地想想,你到底有多“卷”?
张军:有些班主任总抱怨,为什么?有用吗?
张军:及时反思集众之长,果断调整上得好课!
张军:下学期你,带个班吧
张军:除了刷题抓分,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张军:要不要继续倒置本末
张军:久而生变,疫期居家学习避免两极分化,班主任该怎么做?
张军|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在行动:工作室代表团北京石景山会面
张军:重新审视你的工作——拾起被忙碌的你我遗忘的“力量”
张军: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在行动(八):工作室创始人广州番禺之行
张军:放下放下,拥有能量源的孩子向阳生长
张军:疫情中“天津10号男”现象之背后
班主任手记:规范自律 自由发展
教师,对话体制 对话生命 对话改革
【班主任心得】课堂教育需要任性的温度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