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 来自很优秀的作者——赵晓璃, 她是财务出身,在企业做了十年直到财务经理。
32岁那一年,她进行了第一次职业转型,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不遗余力帮助更多职场人走出迷茫,成为了一名专业级别的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
共出了四本专业书籍, 2019年的《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个厉害的人》更是被评为财管类十大经典好书。
她平时喜欢思考,尤其擅长对人进行分析,给人豁然开朗的启发和帮助。
她的文章多是结合真实职场咨询案例而来,条理清晰,注重实用性和落地方法,不论你需要专业的职业咨询师帮助指导,还是通过阅读文章反思自己找到出路,你都能在她的文章里找到答案。
她的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这是最优质的原创公众号之一,感兴趣的朋友可 以扫码锁定,能够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哦。
关注后回复“渠道”
获得副业收入渠道大公开!
毕业后县城工作13年,35岁惨遭变故:不能再大意了,你输不起!
文丨赵晓璃
01
最近,有个来访者的案例让我感慨不已。
985高校的本科毕业生阿宁(化名),经济类专业背景,原本毕业的时候通过校招,被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看中,如果她当时接受了这份offer,则有机会留在大城市。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考虑到家里只有阿宁这一个独生女,阿宁父母各种胁迫,让阿宁回到家乡的小县城,并且给阿宁安排了一份县城银行的工作。
在银行工作的阿宁极度不适应,动过好多次离职的念头,但架不住家人的情感绑架及软硬兼施,不得不在家乡相亲,最终选择了一个在当地做公务员的对象,两人结婚生子。
35岁那一年,阿宁的婚姻出现了变故,她和老公办理了离婚手续,看着自己才三岁的女儿,阿宁实在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过去的老路,于是打算彻底脱离家乡的环境,去到大城市重新开始。
阿宁一狠心,将女儿留给了自己的父母带,且辞去了银行这份“食之无味”的工作,重新踏上了去大城市的求职路。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她的求职历程,可谓 “艰辛异常”。
她来到大城市,发现自己多年在县城银行乏善可陈的工作经验实在很难在大城市找到满意的工作,几经辗转,她总算找到了一份大专学历即可胜任的某培训机构的销售工作,这份工作没有双休,一周只能调休一天,常常加班到很晚。
每次阿宁和孩子视频通话,孩子都哭着说想妈妈,阿宁的心都碎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阿宁总是在问自己:“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般境地?”
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人生的关键岔路口就那么几个,而这种关键性的选择在当时看来似乎稀松平常,但等你有所察觉早已悔不当初。
如果你觉得阿宁的故事很扎心,那么接下来的两组数据可能更为扎心。
02
第一组数据。
职场人平均27岁当经理,如果你到了35岁还没有起色,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你已经被同龄人远远地甩出去了。
Linked-In《职场人转折点报告》发现, 职场人从普通员工升任经理的平均年龄是26.8岁,升任CXO/VP的平均年龄是40岁。
换句话说,如果你27岁仍然还是在基础岗位,想要在35岁之后翻身,不是说绝无可能,但难比登天。
也许你会举例驳斥这一点,例如董明珠36岁去格力做销售,但问题是,全国有几个董明珠这样的人物?
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由于不具备董明珠那种果决的个性和拼命三郎的工作干劲,所以董明珠才能成就传奇,而这种事件绝对是小概率事件,不能视为职场常态。
根据报告,一个人可能遇到的转折点从23岁开始,27-30岁达到小高峰,31-35岁达到大高峰。
正如这组数据揭示的那样,如果你在一开始就抓住了人生的拐点,是否会越来越好呢?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人生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当你抓住了人生的第一个拐点,不论对是你的自信还是工作状态,以及未来的能力提升等等,都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你的职业生涯很容易步入正轨,从而迎来一个正向循环。
如果你一开始不曾抓住这个拐点甚至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试想下,你在这份工作中得到的都是不好的反馈,不论是对你的自信、工作状态,以及未来的职场发展,无疑都是一份不小的打击。
因此,对35岁才意识到改变的职场人而言,并不是单纯给到职业建议就可以的,很大程度上他们会存在低自尊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面对这样的来访者,职业咨询师就必须具备心理咨询的功底,一开始需要从认知及心理入手,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试。
与此同时,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就是,鉴于过往经历及客观条件等限制性因素,导致他们在现实中并没有更好的选择,或者说,他们并非优质职业机会所青睐的人群。
第二组数据。
人生大机会只有三四个,你必须赶紧跳上火箭,不容迟疑。
俄罗斯的一位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每个大的经济周期来自于大的科技革命,而每次科技革命持续时间差不多在50年上下,因此,人这辈子能够经历的经济周期,只有1-2个。
而在一个大经济周期内,会存在数次不大不小的周期性机会;而每个人一辈子可以利用的大机会,只有3-4个。
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多数人会在十几二十来岁浪费或错过第一个机会,在三十来岁抓住第二个机会,而等你晃荡到35岁之后甚至40岁以上再想去奋斗且还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支撑的,已经寥寥无几。
曾经有个来访者婉儿(化名)也是一名银行工作人员,但和阿宁不同的是,婉儿28岁那年想要离开银行但不知路在何方,经过咨询,她了解到新媒体行业兴起的趋势,便毅然南下加入到一家新媒体公司。
而她恰恰是赶上了人生的“第二次机会”,当时新媒体行业才刚刚开始,选人的门槛不高,她便踏进了这个行业。
几年过去了,如今她所在的新媒体公司慢慢壮大了起来,而她作为伴随公司一路成长的元老级员工,俨然成为所在领域的职场前辈,不论薪资还是职位都是她自己之前根本无法想象的。
03
了解到残酷的事实之后,对于文中阿宁这样卡在35上下的年纪、前期职场积累欠缺、如今遭遇困境的职场人来说,到底该如何是好呢?
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如果可以,建议寻找专业人士进行一对一咨询,方能给出针对性建议。
在这里,我谨提供三点普适建议,供各位参考。
1、重构你的认知;
研究大脑神经网络的科学家们发现,人在18岁的时候就达到了心智的高峰,这个时候的神经连接所带来的语言能力和形成概念的能力,足够大多数人顺利度过余生,并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心智模式和习惯、情感模式以及应对各种人和事物的方案。
很多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常常依靠多年积累的习惯和思想预设来应付,除非感受到强烈的痛苦,否则一般很难去主动做出改变—— 这是根植在脑海深处的惰性因素作祟。
换句话说,在当前变幻莫测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再也不是如同我们父母辈以为的那般,找到一个“铁饭碗”从此高枕无忧过一生,现在的竞争异常激烈,如果我们不持续学习和提升,我们过往的经验、技术、方式以及思维习惯,迟早要被无情地淘汰。
因此,对于文中的阿宁而言,既然呆在老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从一开始就要学会摆脱父母的控制;即便当时年轻拗不过父母,如今婚姻遭变来到大城市,就不用懊恼自己丢弃了所谓“稳定的工作”。
想想看,在老家那样的三线城市做着一份银行的工作,除了能带给阿宁她不想要的生活之外,对她的职场竞争力乃至个人成长并没有太多的好处。
由于每个人渴望的生活不尽相同,正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你需要想清楚的是,你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人希望你过怎样的生活。
所以,在人生重大选择前,勇敢地自主决定并承担相应的后果与风险,这一点非常关键也非常重要。
2、多问几句“凭什么”?
在阿宁的案例中,导致阿宁职业婚姻遭受双重打击的重要根源,在于阿宁的无知。
在阿宁父母看来,女孩子不要追求什么职业上的成功,有个安稳的工作,嫁个靠谱的老公就万事大吉了,但现实给阿宁上了沉重的一课,那就是——
我们最大的无知,莫过于认为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一切。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问问自己,凭什么?
放在阿宁目前的工作环境中,她不用抱怨为什么自己堂堂本科学历却做着区区大专学历就能胜任的工作,她应该多问问自己,过往这些年来自己在职场成长方面停滞不前,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份工作,那么眼下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你的目标是什么?而对于你想获得的目标,你觉得自己凭什么可以获得它?
事实上,凡事多问几个“凭什么”,而不是一味地问“为什么”,才能将我们的欲望拉回,重新审视我们自身,唯有立足现实并具备客观的自我认知,才能够谈及改变与提升。
3、立足本职工作,做些积极的改变和调整;
在进行了前面两步的整理和调整之后,我们再把眼光放到现在,去审视目前可以做哪些积极的改变与调整。
比如在阿宁这里——
1)、客户很难搞定,打了几次电话就不愿意上门了解,甚至有时候聊了几句就挂了!
凭什么客户会同意上门了解?我如何说才能让客户不挂电话?我打电话的时间是否真的合适?或者我怎么说才能引起对方的兴趣?我可以从哪些环节入手?
2)、想要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报酬,但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凭什么我可以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报酬?和别人相比,我需要提升哪些能力?我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发挥到这份工作中?
我的劣势在哪里,如何进行相应的补充和提升?我的业绩情况如何?除了自身业务,我是否会主动帮助新来的人员适应工作?
等等。
综上所述,对于阿宁这样的职场人而言,在我看来,过去引以为豪的学历等早已翻篇,你需要做的,不是盲目地任由自己的欲望牵扯做出冲动的决策,而是围绕目标重构认知,同时多问几个凭什么,方能打破封闭的自我,做出切实有效的改变。
“我们暂时拥有,随后失去。从每一段失去中,我越来越懂得人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荞麦《当一切在我们周围暗下来》
- THE END -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职场作家、领英中国中国专栏作者、36氪特邀作者,脉脉、荔枝等多家平台认证职场讲师, “璃语职美人”公众号创始人。
累积咨询时长10000+小时,擅长发掘每个人身上的优势及特点,以人为本,视角广阔,文章专业性强,通俗易懂,已帮助数千名读者走出职业迷茫,渐渐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及方向。
1、29岁海归女复工后离职,工作4年的忠告:逼退你的,往往不是能力!
2、一名咖啡师的惨痛过往:不了解自己的特质,害苦了我!
3、我靠一技之长活了18年,如今找不到出路,有些肺腑之言与你分享
璃语职美人”
关注后,在公众号“璃语职美人”对话框中回复“渠道”,即可获得收入渠道资源大公开。
关注后,在公众号“璃语职美人”对话框中回复“资料包”,即可免费获得6本经典电子书。
对了,在“璃语职美人”里更有公益职业问答专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去了解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