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卖惨就无戏可拍了吗?为什么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总爱贩卖焦虑?

2022-04-30   王宜电影解读

原标题:除了卖惨就无戏可拍了吗?为什么国产现实题材电视剧总爱贩卖焦虑?

近期,来自北影的胡智锋教授指出,“最近的有许多影视作品总爱人为地制造一些商业的卖惨点,这与影视作品追求温暖的本质背道而驰。”

诚然,最近的热播剧《亲爱的小孩》就因为其密集的焦虑点而引发了人民网的点名批评。特别是来自主角的一句,“原来真实的生活是风雨之后还是风雨!”

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但是通过道路和镜头语言堆砌出的焦虑感,真的十分令人不适。所以咱们来看电视,就是为了找虐是吗?是上班不够累,下了班还要接受电视剧的现实教育对吗?

其实,这部作品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至少它还原了许多生活本来的样子。懊糟的婆媳关系、隔代带孩子的理念冲突、孩子的健康问题等等。但是,请问编剧,现实中到底是哪一位幸运儿能够同时“喜提”这么多糟心事呢?

如果这就是生活本身的样子,那和身在地狱又有什么分别?不过,这部作品至少因为其存在的争议赚到了一大票热度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也许作为一部电视剧,这样的设置无可厚非。但是,密集的焦虑点真的是让看的人直犯恶心。

文艺作品本来的作用就不是给人添堵的。尽管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但艺术的复杂程度远远低于生活的狗血。不仅仅是《亲爱的小孩》,但凡是现实题材作品,几乎都有这样的问题。

观众需要的是焦虑吗?当然不是!我们需要的是,无论生活如何懊糟,影视作品依然能给我们向前奔跑的勇气。那我们是拍不出这样的作品吗?也不是,甚至我们还有很多这样的既往作品。

正如同前些时间上映的院线作品,《我和我的祖国》。其中的主人公们都过得很好吗?当然不是的!不仅不好,甚至有的还挺糟糕的。当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剧情,在最后的“谢谢观看”中全部串联起来,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

是一个个平凡得像沙粒的、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当中每一个人都曾身处绝境,但是他们从来不曾绝望。即便是身负巨债,即便是身患绝症,他们也从未有一刻想过放弃。反而是遇到一个困难、克服一个困难,所有的流言蜚语都一笑而过,只要是自己认定的目标,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也要拼杀出一条血路。

奋斗、不屈、向阳,这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这也是影视作品应该带给人们的力量。现在许多人看电视剧,希望能得到放松。但是现下这些作品的模式,除了吸引眼球、就是博取同情。

或许,一时的卖惨能耐创造收视奇迹,但是长期的卖惨只能让观众麻木和厌恶。影视剧的创作的确需要套路的模板,但是每个作品都套用一个套路,只能及其观众的讨厌。

你们有哪些正能量的影视作品推荐呢?一起来评论区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