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周朝时期,战争规模有多大?

原标题:古代周朝时期,战争规模有多大?

周朝的战争规模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西周时期,隶属于周王室的军队主要有三大部分,分别是:虎贲军、西六师、殷八师(也叫成周八师)。

周军

虎贲军相当于西周的禁卫军,是保护王宫和天子的军队,西六师是西周都城镐京驻军,也是西周对外作战的主力军,殷八师是护卫成周洛邑的驻军,从收编商朝军队演变而来,西周的一师是3125人,西六师就是18750人,殷八师就是25000人,虎贲军数量不详。

按照“天子六军、大诸侯国三军、中诸侯国二军、小诸侯国一军”的说法,一军是12500人,西周王室的军队最多时有75000人,大诸侯国的军队最多是37500人,中诸侯国的军队最多是25000人,小诸侯国的军队最多是12500人

另外,周王室在对外战争时是可以征调诸侯国的军队,所以西周每次对外作战的战争规模是从几万到十余万左右。

周天子南征

比如周昭王三次南征荆楚地区,结果导致周六师覆没,最多损失了18750人。他的敌人数量也不会低于这个数量。周穆王时期曾率领成周八师讨伐淮夷,出动军队25000人左右,这还不算征调诸侯国的军队数量,加起来至少也有5万人,这只是周王室出动的军队数量。

到了西周晚期,周王室势力衰弱,军队数量逐年减少,以至于无法跟诸侯国抗衡,整个东周时期,包括春秋与战国,周王室的势力都是极其弱小的,最终被秦国灭亡,所以东周时期的战争规模主要看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规模。

春秋时期的第一强国是齐国,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个诸侯国的联军攻打蔡国和楚国,齐国在当时是千乘之国,实际是800乘,当时的一乘是30人,齐国总兵力是24000人左右,这算是当时的超级大国了,按大诸侯国有三军来算,齐国总兵力是37500人,算起来齐国的总兵力在2~4万之间。

齐桓公讨伐楚国

齐桓公所率领的八个诸侯国都是中小诸侯国,就算每个诸侯国出一师三千人,那齐桓公讨伐蔡国与楚国的总兵力不会超过5万人,最多就是4万人左右,而楚国的实力与齐国相当,也是大诸侯国,总兵力也差不多,双方总兵力加起来达到近十万人的规模

再比如城濮之战,这是楚国与晋国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两国都是千乘之国的超级大国,楚国和晋国各出动三军打仗,楚国实际出动兵力是42000余人,晋国出动兵力是32500余人,双方兵力合计74500人,差不多相当于西周王室军队的总兵力。

这只是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是当时规模比较大的战争了,如果是中小诸侯国开战,肯定规模是不如这个,如果有其他诸侯国联合起来作战,也许会超过单独两个大国作战的兵力规模。

柏举之战吴军攻入楚都

再比如柏举之战,吴王阖闾在孙武与伍子胥的辅佐之下,出动3万精锐吴军,偷袭楚国,楚国派出了举国之兵抵抗,一共出动了20万大军,因为楚军是本土作战,所以拼凑了所有能出战的军队,柏举之战双方的总兵力加起来一共有23万人了,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是一国攻入另一国都城的突袭战,所以参战人数较多。

到了春秋晚期,由于多年战争,各诸侯国越打越弱,战争规模反而缩小了,比如越灭吴之战,越王勾践用来偷袭吴国都城的军队也不过是5万人,留守的吴军还不到1万人,而吴王夫差率领吴国主力北上与晋国争霸的军队也不过是3万余人。

到了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就越来越大,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战争就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国出动军队45万,秦国军队人数不详,不会低于赵国数量,至少也有四五十万,长平之战双方军队总人数加起来快接近一百万人了,这是先秦时期战争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没有之一。

长平之战是战国规模最大的战役

战国时期的其他战争规模都不如长平之战,比如战国中期的桂陵之战,也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之战,魏国出动的军队是十万人,齐国出动的军队是八万人,双方兵力合计18万人,这已经算是一场规模中等偏上的战役了

从这些情况来看,春秋时期的战争规模不如战国时期,而西周时期的战争规模又普遍不如春秋时期,整个夏、商、周三朝的战争规模是一个逐渐扩大的过程,越往后,战争规模越大,从夏朝最大万余人的战争规模到战国后期最大百万余人的战争规模,用了数千年。

可以这么说:夏朝的战争规模是部落战争,商朝的战争规模是城邑战争,周朝的战争规模是诸侯国战争。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8cf46ad1f4209670fd6b2db7d4b9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