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认识一个跑友H,他是一位忠实的慢跑爱好者。在跑步的道路上坚持了整整10年,他的经历可谓丰富,跑遍了全国各地,甚至跑出国门。
从高强度训练导致各种伤病的困扰,到享受健康跑步的模式——“跑一休一”或“跑二休一”。
他说:“希望更多的人能享受到跑步带来的乐趣,而不是痛苦,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健康慢跑方式
H说他现在并不把跑步当做一种苦差事。他的理念是:跑步不应被视为负担,而应该是一种有趣,且能合理有效提升身体健康的行为。
有很多跑者崇尚“天天跑”,认为这才是跑步毅力、意志力、自律性的体现。
但其实“天天跑”只会带来伤害,毕竟肌肉需要时间来恢复。
很多人在跑步受伤后急于恢复训练,立即尝试重新开始训练。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表现似乎已经恢复到以前的水平,甚至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他们可以跑得更快了。
然而,这种表现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伤病仍然隐藏在肌肉中,比如在这个月恢复跑步后,很可能会在下个月、下下个月再次复发。
为了确保伤病得到全面恢复,尽量不要把时间全部用跑步占满。
跑步应当“做的科学,享受的足够”。
如果“天天跑”仅依靠意志力支撑,不顾身体的反应,反而得不到跑步的效果。
如果你也感到每天跑步是一种负担,并且需要逼自己去完成,那么我建议你调整心态,将身体调整到“渴望跑步”的状态。
这样,你会感到更加轻松愉悦,并且能够更好地享受跑步带来的好处。
休息与恢复:健康跑者的秘密
对于跑步热爱者H来说,他特别强调一点:休息的重要性。
遵从“跑一休一”或“跑二休一”的模式,这并不是随随便便提出来的,而是基于长期跑步经验和一些运动科学理论的结合。
为什么要休息一天呢?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过度训练引发的运动伤害,特别是连续跑步容易导致的重复性创伤。
在跑了一天或连续两天的跑步后给予身体足够的休息,能有效降低这样的伤害风险。
同时,休息日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运动,而是可以进行一些针对其他部位肌肉的锻炼,或进行深度拉伸,或做一些力量训练、核心训练等,这样可以帮助身体更好的调动各处肌群,让身体保持动态平衡。
跑休结合:委身于跑步的乐趣中
跑步是一个在同一时间既可以抚慰身心又能锻炼身体的运动。H坚决反对那种天天跑,无休无止的做法。
他理论上每周都会留出两天是做核心和肌肉放松活动的日子,而实际运行时,他把这两天看作是恢复日,将跑步和休息有机的结合起来。
他说:恰当的休息和恢复会使你在跑步日有更强的活力,更加享受跑步,而不会感觉到疲惫和压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休息日就对自己的身体放任不管,反而应该做些轻松而治愈的运动,如拉伸和瑜伽,帮助减少肌肉紧张,并恢复体力。
H目前自己实行是'跑二休一'模式,不仅让他健康,更是让他对跑步有了更深、更真挚的热爱。
如何构建周训练计划
看了H的训练计划供大家参考:
他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四和星期五作为跑步日,注重跑步的质量,而不是跑步的数量。
一、星期一:轻松跑
目标:调整状态,逐渐适应跑步。
距离:3-5公里时间:30-45分钟强度:轻松舒适
二、星期二:间歇跑
目标: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耐力。距离:3-5公里时间:30-45分钟强度:高强度与低强度交替进行
三、星期四:节奏跑
目标:提高跑步速度,适应比赛或训练。距离:5-8公里时间:45-60分钟强度:中等强度,保持稳定速度
四、星期五:长距离跑
目标:增加耐力,为长距离比赛做准备。距离:6-10公里时间:60-90分钟强度:适中强度,保持稳定速度
五、休息日安排
他并不会把目标定得过高,而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调节跑步的距离和速度。
他发现,以这样的方案执行下来,跑10公里的配速和心率都有了明显的下降。
这也提醒我们,跑步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规划,这样才能更健康,更有效地进行跑步训练。
另外,H提醒跑友们:跑后拉伸很重要!他总是在每次跑步完毕后,保证足够的时间用于拉伸和放松,通常为15-20分钟。
他特别强调,这是深化训练成果,减少受伤风险,以及提升身体状态的关键环节。
H的跑步经验对我们每一个跑步爱好者都极有借鉴价值。希望每一个跑友都能从H的经验故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快乐的跑步之道。
你的跑步频率是多少?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