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经历过数位明君以后,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俗话说"盛极必衰",一个国家的发展也会遵循这样的自然规律,安史之乱便是唐朝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乃是安禄山,他原本身份不高命运坎坷,但却因军功卓著而引起了唐玄宗的关注,从此平步青云实力越来越强。关于这次叛乱,有人认为是一场豪赌,因为他的对手是一国之君与天下百姓。那么,安禄山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呢?
安禄山剧照
安禄山的发迹之路相当波折,但他善于利用人心,在皇帝身边收买了很多人替自己说话,这才一步步获得皇帝的信任。后来,安禄山自荐成为杨贵妃的养子,虽然在外人看来相当屈辱,但安禄山却从中获利不少,唐玄宗还让杨铦以下的杨家兄妹与安禄山结拜,可见其重视程度。正是因为有了皇帝的信任,安禄山才能急速扩张手中势力,直到将大唐三分之一的军队抓在手中,这才显露出他的狼子野心。在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安禄山不但将唐玄宗的军队打得四散而逃,还占领了洛阳与长安两座城池,这是很多地方反叛势力都做不到的。
唐玄宗 杨贵妃
从表面上来说,安禄山之所以能取得阶段性胜利,主要因为他强悍的军事力量,兵权是上位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安禄山本身有着非常优秀的军事才能,从普通士兵到战功赫赫的将领,他的能力与威望是不容小觑的。唐玄宗虽然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但他早已年迈精力不复从前,再加上护城守军常年耽于享乐缺乏实战经验,自然无法应付来势汹汹的安史军队。当然,除了军事才能以外,足够的粮草供给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没有钱财来源很难支撑大规模作战。
粮草储备库
所有战争都是极为烧钱的,除了士兵们的日常所需以外,还需要处理伤员以及战死者,任何一项待遇的缺失都可能动摇军心。况且,安禄山所做的事情乃是谋反,若没有足够的利益驱使,谁会心甘情愿地替他卖命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唐朝的财政制度,安禄山之所以能积累大量财富,皆来源于此。
从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唐朝的版图日益扩张郡县越来越多,如果所有事情都交由皇帝处理的话,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为了减轻中央的压力,唐朝设立使节负责巡查,统一上报统一调度,有效地提升了办事效率。待到唐玄宗时期,他将兵权与财权都归到节度使手中,虽然简化了办事流程,却也给安禄山提供了赚钱的好机会。安禄山当时驻扎在东北三镇,有很多地区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地,既然皇帝不再事事过问,安禄山岂会放过这个壮大实力的时机呢?
安禄山的屯兵地
安禄山作为节度使,不但能拿出钱财笼络朝中官员,还能让手下的士兵吃饱穿暖,很快就集合了大量人才。在将士们的心中,唐玄宗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整日高高在上不识民间疾苦,自然比不上"衣食父母"安禄山的威望。时间久了以后,皇帝的向心力逐渐降低,安禄山便抓住时机振臂一呼,安史之乱就此爆发。
安史之乱确实给大唐江山带来了不小的风波,但安禄山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自从占领长安以后,燕军便开始大肆瓜分金银珠宝,完全忽略了逃亡在外的唐玄宗。只要一国之君还在,便是将士们的主心骨,集结兵力消灭叛军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除此以外,安禄山的身体健康也出现了问题,因为他常年肥胖身患重病,自然无力主持反叛事宜。
安史之乱一角
在战事胶着的时候,安禄山和他的儿子安庆绪产生了巨大矛盾。安禄山自立为王后格外宠幸段夫人,所以便想将自己的位置传给段夫人所生的儿子安庆恩,这样一来势必会激怒安庆绪。为了避免出现继承危机,安庆绪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李猪儿害死了安禄山。李猪儿在安禄山身边侍奉多年,本该对他忠心耿耿,但安禄山的手段太过残忍,这才激起了李猪儿的杀意。总而言之,安禄山的悲惨下场皆是咎由自取。
安庆绪剧照
从军事才能方面来说,安禄山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否则不会有那么快的上位速度。但是,他所有的心思与才华都没有用在正途上,难怪最后会落得那样的结局。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