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四大名著里的唯一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被翻拍了无数次,大家理应对《西游记》的剧情了如指掌。可看了《西游记》的原著才赫然发现,作者吴承恩在《西游记》里留下了诸多悬而未解的谜团,读者们根据各自不同的三观,会对《西游记》产生不一样的解读。
好比一些网友认为,唐僧取经死在了途中,在雷音寺成佛的另有其人。
一、唐僧成佛
唐僧从东土大唐出发,先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随后收了他做大徒弟。接着唐僧又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在高老庄收了猪八戒,在流沙河收了沙僧。
至此,取经队伍凑足了金木水火土五人,他们一路向西,在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成功地来到了雷音寺,接受了如来的封赏。
唐僧身为取经队伍的领头羊,他义无反顾地率领众人前往西天取经,最终被如来封为了旃檀功德佛,排名还在孙悟空的斗战胜佛以及观音菩萨之前。
随着唐僧、孙悟空成佛,这一部玄幻神奇的《西游记》就此落下了剧终的帷幕。但一些读过原著的朋友却提出了另一种解读之法,即唐僧早就死在了途中。
二、死在途中
“唐僧已死”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在《西游记》的第98回里,取经队伍一路披荆斩棘来到了灵山脚下。然而当众人爬到半山腰的时候,他们却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这条大河唤作凌云渡。
由于横跨凌云渡的只有一根光溜溜的独木桥,毫无法术的唐僧根本无法徒步穿越,就在孙悟空等人焦头烂额之时,河上突然驶来一叶扁舟。
唐僧见了起初大喜,可正当唐僧准备上船之时,他突然发现这船居然是无底船,书中是这么写的,长老还自惊疑,行者叉着膊子,往上一推。那师父踏不住脚,毂辘的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师父还抖衣服,垛鞋脚,抱怨行者。行者却引沙僧八戒,牵马挑担,也上了船,都立在舟旱舟唐之上。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
这一段原文写得非常直观了,唐僧被孙悟空推了一把,径直跌入了无底船,继而掉入了水中。待接引佛祖将“唐僧”从水里拉上船之后,凌云渡的下流浮出了一具尸体。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异口同声地对唐僧说“那个原来是你”。
如此看来,唐僧似乎真的掉入河中淹死,而爬上船继续登山,最后走进雷音寺被如来封为旃檀功德佛的,自然就是金蝉子了。
也就是说,死在凌云渡的是取经之路走了14年之久的唐僧,他还没来得及走进雷音寺接受封赏,就被如来的二徒弟金蝉子取而代之。
如此解读,听起来好似挺有道理,但细品之下总感觉怪怪的,只因这样的《西游记》不像是一部激励读者奋勇向上的著作,倒像是一部《暗黑西游记》,和孙悟空被打死、六耳猕猴成佛的解读颇有些相似之处。
想要知道这样的解读靠不靠得住,还是得去原著里深挖细掘,寻找蛛丝马迹。其实,“唐僧”成佛之后,如来和李世民各自说了一句话,通过这两句话,就能发现成佛之人到底是谁。
三、如来和李世民的说法
那时唐僧、孙悟空等人走进了雷音寺,被如来分别封为了旃檀功德佛和斗战胜佛。唐僧成佛之后,如来佛祖是这么说的:“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
如果唐僧死在了凌云渡,拥有慧眼的如来岂会不知?但如来仍称呼唐僧为“圣僧”,而不是称呼他为“徒儿”。
可见,唐僧死在凌云渡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无独有偶,李世民对唐僧以及唐僧对李世民的称呼同样证明唐僧没有死。
当唐僧将经书传到了大唐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宣召唐僧觐见,原著写道,写毕,即召圣僧。此时长老已在朝门外候谢,闻宣急入,行俯伏之礼。太宗传请上殿,将文字递与长老览遍。复下谢恩,奏道:“主公文辞高古,理趣渊微,但不知是何名目。”太宗道:“朕夜口占,答谢御弟之意,名曰圣教序,不知好否。”长老叩头,称谢不已。
注意看李世民对唐僧的称呼,他仍称呼唐僧为“御弟”。再看唐僧,他尊称李世民为“主公”。倘若唐僧死在了凌云渡,成佛的乃是金蝉子,金蝉子又怎么知道称呼李世民为“主公”?恐怕见了李世民都是一脸茫然。且当李世民喊唐僧为“御弟”时,金蝉子又如何知道李世民是在叫自己?金蝉子也不是大唐人氏,更不会懂得向李世民行唐朝的君臣之礼。
综上,唐僧并没有死在凌云渡,凌云渡冒出来的尸体只是唐僧得了真灵之后脱去的凡胎罢了。不过,这也是《西游记》的魅力所在,《西游记》看似是一部通俗易懂的神魔小说,实则蕴含了诸多奥义所在,不仅让读者们看得津津有味,还能让我们陷入深思之中,果真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