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初心担使命 踔厉奋发勇作为
——二〇二三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质量发展纪实
文/杨阳 徐海峰 胡赞 李芸
奋力实干者必有所进,勇于创新者必有所成。2023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发扬“三牛”精神,落实“四敢”要求,着力强改革、促创新、优服务,在服务市场主体、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实现了新跨越。
服务大厅。
这一年,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一体推进,信息化平台“六统一”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这一年,率先全省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交易,敲响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槌”。
这一年,与省联交所签署合作协议,探索打造提高国有资产交易效率效益“湘潭模式”,是省内首个省级产权交易机构和市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动合作的案例。目前,已成交产权类项目1宗,金额5000万元。省联交所官网开设了湘潭专版,推介湘潭国有资产招商项目20宗,涉及资产金额39亿元。
这一年,跨市(州)异地评标协作从省内走向省外。
这一年,交易服务实现“三个常态化”和“两个零”(“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评标夜班服务常态化,交易服务“零投诉”、专家信息“零泄密”)。
这一年,全市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合理、高效,交易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1—11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受理项目1936次,进场交易1789场,成交1467宗,交易金额136.12亿元;节约金额4.60亿元,同比增长8.49%。
荣誉墙。
强改革,赋能业务流程“高质效”
“如今,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服务标准化、办公无纸化,招投标办理流程更简、时间更短、速度更快。”很多招投标代理机构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参加招投标,都要经历繁琐的流程和各项准备工作。现在随着招投标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降低了交易“门槛”,减少了流程和交易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交易主体的好评是对湘潭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成效的充分肯定。今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围绕“流程最优”,以推动“六统一”工作落地见效为着力点,通过推行减环节、优流程、交易服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等方式,高质量推进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部署,推动顶层设计、主干系统部署、平台运行及规程、数据接口标准及路径、安全管控机制、实施管理要求“六统一”,完成12个信息系统的承接部署;建成10个远程异地评标“席位”,其中建设工程招投标远程异地评标项目的数量位于全省前列,实现“席位制”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三大核心业务系统全部接入省CA共享平台,服务投标采购企业线上交易“不出门”。
在巩固工程建设领域全流程电子化的基础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主动支持服务湘潭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试点工作。今年8月,湘潭县锦石乡碧泉村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以网上挂牌方式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敲响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第一锤”。这也标志着湘潭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交易。
目前,湘潭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已实现统一纳入公共资源平台交易,实行公告、交易、成交、公示等环节一体化管理,已完成总挂牌宗数6宗,成交5宗。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动融入长株潭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区域协同发展,联合长沙、株洲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办主任联席会并签署合作协议,全力打造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示范区,推动三市国土资源和国有资产交易平台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飞地”交易模式(九华土地在长沙挂牌),及时推送湘潭市重大项目到长沙交易中心发布公告。
促规范,护航公共交易“好风气”
严明评标纪律。
4月1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启用评标专家费用线上支付系统。评标专家劳务费线上支付标准清晰明了,操作简单流畅,评标费用发放标准可核查、流程可追溯、数据可监督。
评标专家劳务报酬线上支付从流程上切断代理机构与评标专家的直接接触,有效规避了对评标费“讨价还价”“费用拖欠”等问题。同时,所有操作都会在系统内留痕,便于事后溯源及审计查询,进一步防范评标劳务报酬发放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
这是湘潭市推出的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服务的新举措。今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多措并举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规范化、透明化、便利化,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交易。
推进远程异地评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区域隔离”,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有力地破解了区域性“熟面孔”“老关系”等问题,有效遏制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完成省内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24宗,其中与长沙交易中心完成33宗,与省交易中心及岳阳、娄底等12个市州共同完成91宗,限额以上完成率达到100%,实现了“应异尽异”。完成2宗跨省远程异地评标。
加强场内管理,规范主体各方行为。加强代理机构场内管理,完善代理机构考评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代理机构的服务行为。做好评标专家抽取和考评工作,共为384宗进场项目抽取评标(审)专家1822人次,实现专家评标“零”泄密。完成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和省财政评审专家库与门禁的对接建设,专家信息自动推送。增设了门禁和专家等候区,打造全隔离封闭式评标区。
加强平台系统安全及风险防控。强化系统日常安全维护和管理,筑牢交易平台防范风险屏障,完成三级等保测评和三星检测认证,推进交易系统技术安全达到国家标准,进一步提升电子化平台交易的安全性、保密性水平。
优服务,打造便民惠企“新高地”
服务大厅一角。
夜深人静时,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评标室里经常灯火通明。为适应市场主体需求和交易电子化趋势,今年,该中心为92个外地项目提供副场服务,夜间加班113次,以“白加黑”超长、优质服务,得到市场主体一致好评。
项目评标不结束,工作人员不退场,这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务实为民的真实写照。作为公共资源交易环节的“重要哨卡”“重要防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当好招投标服务的“店小二”,在惠企减负上务求实效。
为了帮助企业节省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力推广“不见面”开标。投标人足不出户即可在线实时参与开标过程、查看开标结果等,实现了参加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零跑路”,减轻了投标企业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当前,“不见面”开标已在湘潭市常态化开展,住建、交通、水利和工业四大领域电子招投标交易系统全部采用“不见面开标”,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跑”的转变。今后,待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下发高标准农田服务类和环保工程电子交易系统后,“不见面开标”有望推广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领域。
聚焦提交投标保证金存在的企业缴纳的资金占用成本高、收取退回手续繁琐、办理需要往返跑腿等问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引入电子保函,并积极拓展电子保函应用。在提交投标保证金时,企业通过登录电子保函服务平台,选择电子保函方式,不仅操作便捷、出函快速,而且不必冻结资金。以往,投标需缴纳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的保证金,现在只需缴纳几百至几千元保费即可。既优化了交易流程,也节省了投标成本,减轻了企业资金占压的负担。
数据显示,今年,湘潭市电子保函使用率增长18.4%,承保率增长29%,共732宗项目、3582家投标单位使用电子保函方式缴纳投标保证金,为企业减少占用资金3.8亿元,减负金额同比提高29%。且投标电子保函费率在2022年降低千分之一的基础上再降千分之一,累计助企减负10.24亿元。
抓党建,激活干事创业“新动能”
到企业走访调研。
党建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细了就是凝聚力,抓强了就是战斗力。
今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牢固树立新时代“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的理念,坚持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以模范机关创建为抓手统筹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
理论学习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始终坚持深化理论学习,制订《党员学习计划》,利用“三会一课”、交易大讲堂、网站、微信等媒介,持续加大对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抓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指示、政策解读,真正把学习落实到铸牢理想信念上、落实到锤炼坚强党性上、落实到做好本职工作上。
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在于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定了《湘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调研工作方案》召开了推进会议安排部署,中心党组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带着问题“走找想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聚焦堵点难点,开展一线大调研、解难题、促发展,通过实地考察、重点访谈、上门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摸排梳理了30余条存在的具体问题,逐一“解剖麻雀”,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质量调研成果,提出一批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破解一批工作上的重点难点问题。
进社区开展文明创建。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把模范机关创建作为提升党建质量、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事业发展的有效抓手,结合窗口单位特色开展了“三亮三比三创”工作,引导广大党员亮出身份,践行履职承诺。围绕交易为公、交易为民、交易为效、交易为廉的理念,开展了以“清廉思想、清廉组织、清廉作风、清廉纪律、清廉交易、清廉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清廉机关建设,全力打造政治清明、服务清正、队伍清廉的模范机关,为公共资源交易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时间镌刻崭新的年轮,岁月记录前行的足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着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等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不断提高资源配置“质量、效率、公信力”目标,着力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感,全力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服务优质、交易有序、监督有力的交易平台,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