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钱还致癌,家家都有,看完赶紧扔!

2022-03-25     窈窕妈妈

原标题:浪费钱还致癌,家家都有,看完赶紧扔!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佩戴电子手表,不仅打电话方便,也能随时关注安全状况。

可你知道吗,孩子戴的儿童手表可能是“行走的偷窥器”。

几天前,央视的315晚会,曝光出惊人内幕——低配儿童智能手表,使用时,能轻易地被人植入恶意程序。

一旦植入,“偷窥”便开始了。

“幕后操纵者”不仅能获取孩子的实时定位、照片、通讯录等关键信息,甚至能通过远程控制获取录音和视频。

这些信息,一旦被坏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种儿童手表销量并不低,很多产品都是月销10万多台

所以需要家长擦亮眼睛,帮孩子规避风险:

首先,尽量购买大牌产品,质量更有保障。

其次,看是否有质检证书,认准产品包装上的3c标志。

最后告诉孩子不要乱扫二维码和下载app。

除了手表,很多儿童产品也容易踩坑。要么买了浪费钱,要么产品本身暗藏危险。

这篇文章主要是想和大家聊聊,那些“坑”娃的儿童产品。

希望大家都能买对产品,让孩子远离伤害。

最无用产品

买了就是浪费钱

1、肚脐贴

很多妈妈都被商家推荐过各种功能的肚脐贴,比如退热贴、长高贴,防水贴之类的……可是买回家用的时候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儿科医生崔玉涛曾明确表示,退热贴本质是物理降温,因为只贴额头,所以效果非常有限,甚至可忽略不计;

防水贴,撕下来的时候大人都疼痛难忍,更别说皮肤娇嫩的孩子;

至于长高贴,恐怕唯一的作用就是心理安慰。

肚脐,是宝宝脱离母体后身上的第一个“伤口”,护理不当容易让细菌趁机而入。

所以,不建议给宝宝的肚脐乱贴东西,尽量不要购买各种肚脐贴。

2、驱蚊手环

马上就到四月份了,天气转暖,蚊虫也开始增多。

驱蚊手环没有烟雾也无需插电,戴在手上就能驱蚊,不少家长想着买来给孩子用。

如果你也有这个想法,千万打住!

我朋友给两岁的宝宝买了驱蚊手环,拆开一股刺鼻味道扑面而来,宝宝戴了两天,不但被蚊子咬了包,手腕上还出现了过敏症状。

一查才知道,驱蚊手环并没有相关的国家生产和检验标准,市场监督也缺少法律依据,所以该类产品一直处于监管空白地带,经常被曝出安全问题。

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湖北29名学生因佩戴驱蚊手环出现中毒症状,被紧急治疗。

检测发现,多款驱蚊手环都含有甲苯和二甲苯等有害物质,戴久了会对发育中的孩子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如伤害神经系统)。

另外,就驱蚊效果来说,驱蚊手环的覆盖范围有限,驱蚊效果也远达不到预期效果。

在购买驱蚊产品时,不管是喷雾还是驱蚊液,都可以参考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推荐的4 种驱蚊成分。

这 4 种成分分别是:

避蚊胺(DEET)——建议 2 个月以上孩子使用(浓度最好不可超过 30%)。

派卡瑞丁(Picaridin)——建议 2 个月以上孩子使用(浓度为5%-10%)。

驱蚊酯(IR3535 / 伊默宁)——相对温和不刺激,建议 2 个月以上孩子使用。

柠檬桉叶油——建议 3 岁以上孩子使用。

当然,最安全、有效的防蚊方法还是“物理驱蚊法”,纱窗、纱门、蚊帐、电蚊拍以及手中可以常备的扇子,都是不错的选择。

3、防蓝光眼镜

市面上很多防蓝光眼镜宣称能有效地过滤高能蓝光,减轻蓝光对眼睛的刺激,防止近视。

我身边也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专门佩戴了防蓝光眼镜。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眼镜真的有用吗?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很多学术资料,结果发现——目前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防蓝光眼镜有“防近视”的特殊功效。

相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选购不当反而会给孩子的眼睛带来伤害。

想要保护视力,还是得靠科学用眼。比如每天户外活动2-3小时,近距离用眼20-30分钟,就要歇一歇、看看远方等。

下面要说的这些产品可不仅是损害健康那么简单,严重了甚至会危及生命,能不买尽量别买。

最踩坑产品

有重大安全隐患

1、婴儿摇床

2019年,美国费雪公司被爆出,生产的一款婴儿摇床,十年间已导致超过30名婴儿死亡。

这类婴儿床倾斜度超过10度,内部是凹陷式,宝宝翻身、伏趴容易被凹陷卡住,从而引发窒息。

事情发生后,“费雪”紧急召回所有婴儿摇床。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也建议:在孩子长到三个月大以后,或是会翻身以后,不能再使用这款婴儿床。

然而,最近我去网上看了一圈,心里咯噔了一下:国内竟然还有很多同款婴儿摇床在售,销量都不低。

所以我还是要提醒一下宝爸宝妈们:这类婴儿摇床很危险,尽量不要给宝宝用。

如果一定要用这类哄睡神器,尽量选择倾斜度低于十度的婴儿摇床,并保证时刻看护。

2、游泳脖圈

前不久,湖南长沙,女婴甜甜在外婆和母亲的监护下戴着颈圈游泳。

两小时后,家人发现甜甜脸色苍白,脖子上有勒痕,送医抢救后不幸离世。

很多家长可能不知道,使用脖圈游泳会损伤婴儿颈椎,甚至带来致命的风险

上次带儿子去学游泳,我发现很多家长还在给宝宝用游泳脖圈,内心一阵担忧。

国内市场的游泳脖圈,主要有3点危险:

大部分材质为塑料,容易导致皮肤过敏;

内圈与婴儿颈部接触面积很窄,婴儿游泳时颈部受到挤压容易受伤;

另一方面,游泳圈内侧光滑,使用时存在滑脱的危险。

考虑到这几点,建议尽量别给宝宝使用游泳颈圈。

在宝宝玩水时,我们能给予的最大的安全感是,从他接触水的那一刻,就寸步不离。做好有效陪护,不要聊天,不要玩手机。

3、抽绳帽童装

前几天,在小区游乐场,一个男孩在滑滑梯的时候,卫衣帽子的抽绳卡在滑梯的缝隙里,缠住了脖子,不过好在大家发现及时,没有酿成悲剧。

不少家长认为,带有抽绳的帽子不易被风吹落,保暖又实用。

其实,这种带有抽绳的连帽衣服暗藏危险。

如果带子过长,容易被家具、电梯、交通工具或滑梯等游乐设施的缝隙夹住,有可能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为了孩子安全,尽量别买选择带有抽绳帽的衣服。

4、婴儿手套

有父母担心婴儿会抓伤小脸,会给婴儿的小手戴上手套。

从婴儿发育的角度看,手套束缚了双手,不利于触觉发育。

再者,里面的线头脱落,很容易缠住手指,影响手指局部血液循环。如果没有及早发现,手指可能会坏死

如果家长担心宝宝抓伤小脸,可以在宝宝熟睡时小心仔细地替孩子修剪指甲(婴儿指甲长得很快,大概3天左右就要给宝宝剪一次)。

最危险玩具

玩具能提高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发育,但有的玩具却能给孩子带来伤害。下面这些玩具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快查查你家有没有,有的话建议尽快扔掉。

1、小型磁性玩具

磁力珠带有磁性,能组合成各种形状,对孩子的吸引力特别大。

在网上搜索磁力珠,不少产品打着“开发大脑、提高创造力”的旗号进行宣传。

翻看评论,发现很多家长是买来给不到十岁的孩子玩耍的,看得我直冒冷汗。

要知道,在外科医生眼里,磁力珠无异于“定时炸弹”。

磁力珠被吃进肚子里,会在消化道内相互吸附,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甚至带来致命风险。

尽量避免让十四岁以下孩子接触磁力珠,严禁3岁以内的孩子触碰。

2、弹射类玩具

手枪、飞镖等弹射类玩具一直受到孩子们的喜爱,这些玩具虽然玩起来刺激,背后却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弹射玩具发射速度都比较快,对准眼睛等身体部位,容易产生射伤危害。尽量不要给孩子买这类玩具。

如果一定要买的话,要注意2点:

选购材质较软、发射速度较慢的玩具。

叮嘱孩子不要将弹射玩具对准他人,以免射伤。

3、彩色水晶泥

“史莱姆”这类水晶泥软软黏黏,可以捏成任意形状,在玩具市场人气很高。

然而这种产品,含有一种有毒物质——硼砂。

对孩子而言,误食2克硼砂就能可能致死。

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残留在手上的“软泥”一旦与口部接触,轻则过敏,重则致命。

我的建议是,不要购买!

4、氢气球

氢气易燃易爆,非常很危险,每年都有不少悲剧发生。

虽然国家早已明令禁止销售手持氢气球,但目前市面上仍有不少流动摊贩销售。

这些小摊贩没有固定的销售场所,很难统一管理。

这类气球遇到明火或高温都会发生爆炸,一旦引燃,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再次提醒大家——

为了安全请勿购买“氢气球”。

如果想买给孩子玩,可以选择氦气球(氦气相对稳定,不会易燃易爆)。

购买时,一定要跟商家确认填充气体是不是氦气。

如果不是,坚决不买!

生活总是伴随着各种意外,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小心一点,再小心一点。

毕竟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可能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

“安全”涉及方方面面,相关话题,以后我会继续和大家分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7415b721e95d5dbd62e23597061be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