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

2024-07-11     南京日报

阅江楼

王辉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突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近日召开的中共南京市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紧扣服务支撑全省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努力使新质生产力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作为省会城市,服务支撑全省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南京要按照产业强市建设“施工图”,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聚焦“4266”产业体系构建,统筹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突出要素支撑,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动能

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同时,“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从丰富和提升生产力的要素入手。

更高素质劳动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要结合南京产业发展需要,培育和集聚以知识创造、技术创新等为主的知识和技能型劳动者。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经验丰富的农业工作者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能动的要素。必须充分释放人才活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人力资源准备。这就需要深化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科技体制改革。彻底改变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育人;人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用人;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让人的创新潜能释放出来。三者应共同服务于发展新质生产力。

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要顺应南京产业发展方向,丰富以传感器、工业软件、互联网等智能工具为代表的新型劳动资料。马克思指出,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工场手工业中以劳动力为起点,在大工业中以劳动资料为起点。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要求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是大工业,这就要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融合应用,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非实体形态的新型生产工具的广泛应用,丰富生产工具的表现形态,促进制造流程走向智能化、制造范式走向规模化定制,推动生产力跃上新台阶。

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要遵循南京产业发展规律,扩大以数据收集、处理、存储、传输为主的劳动对象。在数据成为劳动对象、数字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要推动力的背景下,汇聚和占有更多、更优的数据成为提升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比如,位于南京徐庄高新区的江苏国际数据港,就是玄武区正在着力建设的企业跨境数据交流平台。该平台针对跨境数据处理等典型应用场景给出解决方案;同时,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打造区域数据中心和数据传输网络,为企业数据跨境提供物理路径支持;并且依托南京市商贸、软件信息、生物医药、文旅等产业发展优势,推动数字产业生态合作发展。通过把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转化为重要劳动对象,既直接创造社会价值,又通过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融合,进一步放大价值创造效应。

强化载体培育,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南京应充分利用扎实的科研条件,推动科技创新,以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催生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载体。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催生力之一是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使发展生产力的底层技术发生质的改变,当生产力的质态发生改变,形成反映新发展理念的更先进的生产力时,新质生产力就得到了培育和发展。紫金山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引领全球信息科技发展方向、解决行业重大科技问题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成果应用,可催生、孵化出新的产业和动能。

南京应坚定立足已有的产业基础,推动产业强市,以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质生产力。根据南京“4266”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框架,石化产业、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四大支柱产业要焕新升级,这就需要摒弃将传统产业当作落后产业的认识思维,通过智改数转推动传统产业实现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发展。同时,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新技术和新产品提供了应用场景,要以市场牵引的方式助推六大新兴产业拼夺国内制高点、六大未来产业抢占产业新赛道。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作为我市优势产业集群,新型电力(智能电网)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强劲竞争力,省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还应不断增强全球竞争力。

南京应基于本市资源禀赋,全面深化改革,以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催生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不仅有新技术、新产业,还要与体制机制改革相配套,使同样的资源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水平和质量。当下,应紧紧抓住多层国家战略叠加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自贸区等“国字号”试验田的作用,提升创新资源集聚力和配置力。要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提高资源配置能力的根本抓手,一方面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增强企业活力;另一方面要坚持高水平开放,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标准、激励规则和研究条件,真正形成产才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理顺逻辑关系,明晰发展新质生产力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指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和方向。

要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摆脱传统的生产力发展路径,但并不意味着要立即丢弃传统生产力。一种旧的生产力质态没有充分发挥完毕时,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从我国整体发展来看,仍然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发展阶段,我们将工业4.0技术应用在传统产业上,就是推动旧的生产力质态继续创造社会新财富。南京是科教资源丰富的经济大市,这就需要通过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材料等新产业、新业态,引领和推动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转型,制造业向柔性制造、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转型,服务业向高端品牌服务、个性化服务转型。

要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已经表现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客观上要求改革和完善新型生产关系。同时,科技和产业的变革推动着技术、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资本与技术、劳动的关系也在新经济中发生着演化,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型生产关系,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南京应紧扣国家、省里交给的战略任务,以全域视野推进人才、金融、科技领域的改革,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安全高效的金融体系驱动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要处理好新质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发展新质生产力,内在要求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端的劳动资料和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相互协同、相互匹配。要注重解决我市发展新兴产业中的高端人才短缺、发展先进制造业中的高端设备不足等问题。利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整产业链优势,依托长三角城市群,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提高我市人力资源与高端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现代金融资源与科技创新的匹配度、优质数据资源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匹配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基础、提供动力。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南京新时代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71879ebd800fe291b57a0e33af1c3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