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一季度财报出炉:业绩逐渐回温

2023-05-04   新经销

原标题:永辉超市一季度财报出炉:业绩逐渐回温

作者丨赵胜男

开启新篇章

近几年,当大家聊起关于永辉超市的话题,总是少不了“艰难转型”、“缩水”、“两难”等热频词条,其经营逐渐在走下坡路,曾经一度面临退市风险。

4月28日晚,永辉超市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为我们揭示了最新的发展动向。

报告显示,2023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8.02亿元,环比2022年第四季度增长24.07%,同比去年第一季度下降12.63%;归母净利润7.04亿元,同比增长40.24%。

从营收构成看,2023年第一季度永辉超市的销售额同比去年略有所放缓,这也是整个行业的缩影,目前整个中国商超行业都不景气。

为什么?

受疫情及封控等因素影响,疫情三年的消费者养成了频繁囤货的习惯,当时形成了一个超市销售的高峰,而从今年年初开始,不再有疫情封控,消费者囤货习惯慢慢消散,商超业绩自然表现得差强人意。

虽然永辉的线下生意放缓,但线上渠道销售收入却势如破竹。线上业务方面,永辉超市2022年实现销售额159.36亿元,同比增长21.37%,占总收入比重为17.69%。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线上业务销售额达40.2亿元,客单价提升6%,这也反映了永辉超市线上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如今看来,挣扎翻身的永辉超市,尽显落寞,但根据凯度消费者报告对零售商市场份额的统计,永辉超市是中国第二大零售商品牌,在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时间中,永辉超市在中国零售市场占有5.7%的份额,仅次于高鑫零售集团的7.8%,高于沃尔玛集团的5.6%。

成立于2001年的永辉超市,最初的定位是以“低廉价位、高品质服务、丰富的品种和国际化管理”为主要特点的“超市百货平价店”,并且出生即正值国内商超行业高速发展时期,是中国首批将生鲜农产品引进现代超市的流通企业之一,后面仅用了9年时间便成功上市,算是行业内的一大标杆。

虽然近几年受产品质量、大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永辉超市持续承压,但也从未放弃过,积极求变。

转型之路

随着消费者的不断升级和消费市场的变化,永辉超市开始朝着高品质、高端化的市场方向转型升级,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零售”战略布局。

1.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当今商业竞争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几乎所有企业都有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区别在于做深做浅。

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永辉超市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2021年全年永辉科技投入达6.7亿元,并组建了千人团队的永辉大科技中心,永辉自主研发的全链路零售数字化系统“YHDOS”也已在福州等地进行了规模化投入使用。

永辉在2022年财报中称,报告期内,通过智能订货、智能排班等工具的推广应用及YHDOS系统全面上线,着力提升坪效、人效、品效,商品保持较高的上新和汰换速度,部分标杆门店人效提升30%-50%,略有成效。

此外,公司还通过加强了线下门店的数字化改造,提高了服务质量,提供更便捷的购物方式,推进线上线下互动与融合,让线上的消费者更好地了解线下的商品,同时也向线下引流,提高了线下门店的客流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双赢。

同时,通过建设自有电商平台和与其他电商平台合作,推进线上业务扩张,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提高品牌影响力。

目前来看,线上线下融合所带来的成效可观。

据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线上业务销售额达40.2亿元,客单价提升6%

据2022年年报显示,全年线上业务营收159.36亿元,占比17.69%,同比增长21.37%,营收额和占总营收比例都达到历年最高。

2. 供应链升级

供应链升级能降低企业的生鲜损耗率、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同时还能减少中间加价环节建立成本优势,并保证消费者最在意的新鲜度。

永辉超市作为生鲜业务起家的企业,深知供应链优化对于公司发展的关键性作用,若是生鲜损耗率高,便会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难点。

据西南证券研报数据,生鲜行业生鲜损耗率约为20-30%,而永辉超市生鲜损耗率仅为3-4%,远低于行业水平。

这一成就得益于永辉超市覆盖全国、深度下沉直至六线城市的供应链建设。

通过打通上游优质采购、强大的物流配送、冷链系统保鲜、门店到家等多个环节,永辉超市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并且借助智能中台的帮助实现了供应链优化的高效运营。

供应链升级给永辉超市带来的好处是可持续的。

无论是数字化转型还是供应链升级,都是永辉超市在未来发展中所做出的正确选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转型变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遇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比如超市业态的探索。

3. 超市业态的探索

永辉超市近年大规模探索新的超市业态,如拓展mini店、仓储店等等。

商超店面小型化是目前发展的一个趋势。永辉于2019年12月开始试水mini店,定位社区居民家门口生鲜消费的永辉Mini开始大规模布局。

短短一年,永辉Mini社区生鲜店就开了近600家,由于发展过快,2020年上半年永辉Mini减少至458家,2020年下半年又再一次减至156家,到了2021年,永辉Mini仅剩下33家门店。据其2021年年报显示,“永辉mini”店亏损达1.3亿元。

到了2021年,永辉又开始尝试仓储会员店,但永辉的仓储店与常规仓储店不同。

首先是仓储但非会员制,也就是没有付费入场门槛,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消费;其次永辉仓储店目前更多是基于原有门店的改造,而非通常的开新店独立扩张。

由于变化不大,消费者永辉仓储会员店的感知度并不高,起步效果并不明显。

来到2022年上半年,仓储会员销售增长超过20%,逐渐开始有成效,后面具体如何还有待观察。

彷徨但也未来可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变得异常剧烈,永辉超市所面临的挑战不仅限于传统实体店的竞争,还伴随着客流分散、价格优势减弱以及产品质量等问题。

1. 线下客流分散

消费者如今可选择的购物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即时零售、社区团购、B2C电商平台等新兴渠道陆续兴起,永辉这种传统商超正逐渐失去竞争优势,选择线下商超的消费者越来越少。

年轻消费者更加倾向于即时零售、社区店等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逛商场不再是主流趋势。

2. 价格优势减弱

在长达三年的疫情期间,很多消费者因为需要而养成了社区团购、线上购物的习惯。

而永辉曾经引以为傲的价格优势,在社区团购面前不堪一击。

社区团购除了互联网巨头们的烧钱补贴外,还因为从商业模式上绕过了生鲜零售的大多痛点,不需要自建实体店、不需要配送,不用库存备货、而其发明的“团长”角色,因为其本身就熟悉社区情况与社区居民有信任基础,也将引流拉新成本降到了最低。

3. 食品安全问题

据人民网报道,2021年4月8日,永辉超市在福州、莆田等多地门店共有15批次的食品抽检不合格,涉及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镉超标等(药物超标+重金属超标)。

这样的食品问题曝光,是很令消费者心寒的。

这并不是个例情况,从2018年到2021年,几乎年年上榜,如果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未来绝对会是隐藏的雷点。

或许是考虑到舆论声音太大,永辉超市开始对供货商严格把控,加强对上游供应链的管理,对商品尤其是易坏的生鲜产品提高检测覆盖率,在采购前进行严格检测,对于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得采购,加强了源头——物流——门店的检测追溯。也对公司食品安全检测管理进行严格控制和技术升级。

是流于形式的举措,还是切实的想要改善,需要时间来考验。

总的来看,现在永辉超市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革新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但好在永辉超市,有能力不断革新、不断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本次一季度的财报也证明了永辉的盈利能力仍然在线,线上生意已经逐渐走通,未来的永辉还会持续尝试模式等方面的革新,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永辉超市会有机会重建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