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这张精彩答卷,我们一起来阅!

2024-01-13   胶东在线

原标题:两会特稿|这张精彩答卷,我们一起来阅!

两会特稿|这张精彩答卷,我们一起来阅!

胶东在线1月13日讯(记者 贾楚航 吴雨昕 金鑫)奋斗的脚步铿锵有力,满满的收获令人鼓舞。刚刚过去的2023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烟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扎实苦干、拼搏进取的一年。

“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回顾这一年,烟台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交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答卷。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4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2607 亿元

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机制,打出一揽子政策“组合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

经济增长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四新”经济增加值增长 1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 10 个百分点以上。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优秀等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6 个事项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400 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2607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5%左右。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陆续中交、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建设过半、乙烯二期全部装置开工,总投资 560 亿元的潍柴 (烟台 ) 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上汽通用东岳奥特能超级工厂启动建设,新开工 10 亿元以上项目 100 个,形成“千亿领航、百亿支撑、十亿带动”的重大项目竞相推进格局。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城镇就业 10.9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 3.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6.5%左右。34 项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居全省第1位

以绿色低碳为引领勇当先锋,成功举办 2023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充分展示了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成就,搭建起高层次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清洁能源规模加快壮大。海阳核电二期 4 号机组开工、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启动建设,全国首个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开工,三峡牟平、华能半岛北龙口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 1325 万千瓦、居全省首位。

“双碳”载体建设取得实效。招远通过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验收,4 个区市、14 家企业入选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长岛国际零碳岛规划研究成果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发布。

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建成全国首个投运的城市级虚拟电厂。莱州、海阳入选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县,龙口开发区、招远开发区、烟台化工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莱山生态环保产业园入选省级特色园区,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 19 家。全国首个 900 兆瓦跨区域核能供暖工程投运,核能零碳供暖面积达到 1250 万平方米。新增工业余热供暖 1000 万平方米、绿色建筑 800 万平方米。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 80%以上,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占比达到 99%,实施造林 3800 多亩。莱山获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昆嵛山在全国首批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南北长山岛群、大黑山岛、砣矶岛获评国家首批和美海岛。八角湾、庙岛诸湾获评国家级美丽海湾,数量居全国首位。

——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 九大制造业产值突破9000 亿元

以企业内涵式倍增为导向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链长制、服务企业专员制度、企业倍增计划融合贯通,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支持企业发展资金 7.9亿元,办理减税降费、退税缓费过百亿元,新增市场主体 17 万户、“四上”企业 2598 家、上市公司 5 家。

先进制造业持续做强。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3 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 个,肉鸡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九大制造业产值突破9000 亿元。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全省首个海洋高新区获批建设,全国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船交付首航,全国首个三产融合综合体“耕海 1号”建成运营,国家级海洋牧场达到 20 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蓝色药谷生命岛 90万平方米建筑全部封顶,绿叶制药一类新药“利培酮”在美国上市。东方航天港累计成功发射 9 次、48 颗卫星,“烟台一号”卫星成功入轨,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发射成功,万华化学入选全国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领军人才获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杰瑞油装、睿创微纳分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

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 274 家。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 4.9 亿吨、463 万标箱。金沙滩、朝阳街分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八仙过海旅游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2400 家左右,31 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睿创微纳 8微米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中集来福士新一代深远海一体化大型风电安装船入选山东省大科技创新成果。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揭牌,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累计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 30 多项,新药创制省实验室完成 3 个一类新药成果转化,万华全球研发中心二期投用。新引进高层次人才 1.2万人,2 人荣获“齐鲁大工匠”称号。

——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得到新提高 外贸进出口总额约 4600 亿元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烟台不断创新进取,重点改革纵深推进。市县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启动市属企业优化整合,市管企业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均居全省首位。全国首创“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全国首推政务服务改革用语规范。市级财政透明度蝉联全国地级市“七连冠”。信用监测排名在全国名列前茅。

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在巴西、智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成功举办招商活动 40 场,引进过 10 亿元项目120 个,获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举办驻华使节走进烟台系列活动,发起成立国际海洋碳汇产业组织,落户中挪国际合作中心,新缔结国际友城 3 座。

对外贸易稳中提质。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 4600 亿元左右。外贸新业态蓬勃发展,建成全国最大保税混铜仓库,市场采购贸易额增长 80%。新开通海空航线 21 条,发运中欧班列成倍增长。自贸区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数量居全省首位,综合保税区在全省考核中保持前列。

——城乡统筹取得新成效 完成老旧小区改造 362 个

以“三城联创”为抓手提升城市品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城乡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更新试点通过国家验收。25 个重点片区改造全面展开,海上世界、芝罘仙境、崆峒胜境、夹河·幸福新城建设有序推进,虞美人广场、海韵路、凤凰湖、蓬莱湾等成为新的“打卡地”。全市新建改建市政道路 60 条,贯通双河东路等丁字路、断头路 13条,改扩建地下管网 1300 多公里。完成老旧小区改造 362 个。

海绵城市扎实建设。新增海绵城市面积 3800 万平方米,可透水地面占比达到 41%以上。“新城建”加快布局。投用智慧工地、智慧物业系统,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 43%,新建汽车充电桩 1 万个。

城市管理不断优化。拆除整治围挡 504 处,治理违法建设 146 万平方米,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460 个。投入运行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广应用镇街综合数据平台。

交通设施更加完善。烟台机场二期建成,莱荣高铁开通运营,潍烟高铁主线铺轨,荣乌高速烟台至威海段改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山海、德润快速路首段开通,西港区 30 万吨级原油码头二期投产,国道 206 莱州收费站提前九年撤站。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 1300 亿元,粮食产量达到 180万吨以上,新增高标准农田 8.5 万亩。改造农村公路 2135 公里,4900 多处农村路口实现交通设施“三必上”。完成 11 万农户清洁取暖改造、605 个村庄规模化供水改造。

——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 解决330 多个小区房屋产权“办证难”

以人民满意为标尺增进福祉,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增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多病同防同治,最大程度保护群众生命健康。投用疾控中心4 个,提标改造 30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 350 个示范村卫生室。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设城乡公益性岗位 3.7 万个。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 5%和 7.4%。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提高5 个百分点。发放救助保障资金 14.5 亿元,救助困难群众 21 万人。新增托位 5850 个、养老床位 3150 张。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700 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 1.2 万户。集中解决了 330 多个小区房屋产权“办证难”问题,惠及 8.4 万户群众。

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新改扩建中小学 33 所,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 95%。烟台大学八角湾校区建成投用,连续两年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

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举办国际海岸生活节、黄渤海音乐节等品牌节会 100 多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 1 万多场。举办各类体育赛事 3000 多场,烟台体育健儿在杭州亚运会上获得奖牌总数全省第一。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金融风险防范、信访稳定、扫黑除恶、禁毒、反电诈等工作扎实推进,获评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全市人民的汗水。在此,我们向每一个辛勤付出的人道声“谢谢”。新的一年已经开启,让我们继续笃定前行,去认真书写2024更加精彩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