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长城举报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两款车型采用了常压油箱并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常规油箱的争议
长城选在这个时间把这个事情捅出来,只从心理学分析,一是它一定是做足了相应的数据准备,但是评判一款产品,这种权利应该交给消费者;评判产品是否符合国标要求,这种权利应该交给监管部门。
回到长城举报的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长城认为比亚迪用了常规油箱(低压油箱),但碳罐也不做大,不满足国家排放要求。
而比亚迪指出了长城的测试是有问题的,包括测试过程不符合国标,里程数不对,不能作为依据。
我们知道,汽油是液体,油箱里放置时间长了会有少量挥发,因此绝大多数主流燃油车都采用常压油箱,并且配置碳罐吸附挥发的油汽,集中储存起来。发动机启动后自带负压,会自动把碳罐里的油气吸进发动机燃烧。
如此一来,既能减少油气的环境污染,还能将挥发出来的油气回收利用。
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型同样沿用常压油箱+碳罐的这套设计,长期使用过程中经受住了考验。
但是随着插电混动的发展,业界对插电混动减少排放的认识在不断加深,认识到插电混动车如果长时间不启动发动机,挥发油气超出碳罐的吸附能力,就有一定可能溢散造成环境污染。选择高压油箱对保护环境来说更加保险。
所以在早中期选择常压油箱之后,近期不少插电混动车型开始配置高压油箱。但是比亚迪为什么还使用常压油箱呢?
在比亚迪的《声明》中,提到了一项专利,表示比亚迪的技术不是同行看上去那么简单。这项专利申请中,该提到了一项由油箱、供液装置和储液袋构成的油箱系统,它能够将高温挥发后的燃油蒸汽冷却为液态,最终掉落回油箱内。车辆无需使用高压油箱,系统得到了简化。
简单来说,比亚迪通过自身的技术专利已经达成了既可以使用常温邮箱降低成本,又能实现减少排放的目标,因此,长城把比亚迪的车检测一圈之后,举报出来的这个问题对于大部分车主来说几乎是没有影响的,车好不好,消费者心里有一杆秤的,但暴露出来的,却是长城自己的危机。
举报背后,长城汽车不好卖,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从长城来看,确实是急了,而长城的危机,从去年就开始了,过去一年,长城销量缩减16.66%,去年12月,长城公司整体销量下跌了52.3%,全系所有子品牌均大幅下跌。
在今年,其下滑趋势仍未止住。销量数据显示,长城汽车4月销量为5.38万辆,同比下滑41.41%,环比下滑46.72%;今年1-4月,长城汽车累计销量为33.73万辆,同比下滑21.67%。
根据2023年一季报显示,长城汽车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0.39亿元,同比下降13.63%;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89.34%。而比亚迪一季度营收1201.7亿元,同比增长79.83%;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410.89%。
长城H6一直是长城的性价比爆款车型,过去长城哈弗H6实在是太成功了,连续99个月登顶销量排行榜第一的宝座,但现在看来,长城SUV遭遇了新能源与传统燃油车双向蚕食,尤其是比亚迪宋、比亚迪秦PLUS-DM系列发布以后,H6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在今年4月SUV零售销量榜中,比亚迪宋、比亚迪元PLUS分列第一、第二,而哈弗H6排到了第六。
长城从性价比SUV领先地位到现在处于跟随状态,压力很大。从目前的新产品来看,蓝山dht phev对标跟随理想,枭龙max对标宋plus。但后者的销量对长城的压制肉眼可见,长城从引领者走向跟随者,产品定位,定价被对手牵制。
就长城举报的比亚迪秦PLUSDM-i、宋PLUS DM-i两款车型来说,销量表现给长城的压力很大。比亚迪秦PLUSDM-i连续几个月拿下销冠。4月轿车销量第一名依然是秦PLUS DM-i,销量31734辆。
而如今在混动市场,比亚迪宋成为连续多年霸榜国内SUV市场的长城哈弗H6的竞争对手。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宋销售47万辆,取代哈弗H6成为SUV市场的年度销量冠军,同期哈弗H6仅位列第三,销售25万辆,同比下滑29%。今年4月,比亚迪宋PLUS DM-i以2.06万辆的销量位居紧凑型SUV销量第四,1-4月比亚迪宋家族累计销量超过17万辆。
过去H6的成功,让长城错失了很多机会,比如为了精品化SUV,甚至放弃了轿车的发展。尤其是因为H6支撑了长城燃油车的红利,使得其在新能源时代来临的时候,长城汽车的电动化转型太迟缓,错失了很多的时间窗口机会。
在混动技术层面来看,长城引以为傲的是长城柠檬混动的DHT混联技术,它包含一个混动系统,HEV和PHEV两种动力架构,三套动力总成。过去从发布柠檬混动到下一步的落地,长城在HEV、PHEV之间长期左右摇摆,长城的phev车型本来打算这两年完成布局,但没想到纯电大潮比长城内部预期早了两年左右,造成了战略机遇期的错失。
长城注重的高端系列WEY品牌没跑出来,但因为担心WEY的高端属性被破坏,长城很长时间不肯下放PHEV技术到哈弗身上,耽误了哈弗的战略转型,导致高端与中低端两个市场都呈现了滑坡。
而在新能源品牌没有做起来的时候,长城过早的抛弃低端车型,转向高端。魏牌抛弃了之前硬派越野SUV的定位,全面向高端智能新能源品牌,但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品牌层面,长城都不具备与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主流厂商竞争的能力。导致新能源没有做起来,性价比没有守住。
此外,长城的危机也与产品线混乱与命名有关。
过去几年通过品类创新,长城确实成功开发出多款相对成功的产品,比如坦克300、长城炮等。多品牌战略能够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但是劣势就是战线太长,辨识度降低、资源被分散。
在过去,这么做是自主品牌是奇瑞,多品牌战略成功把奇瑞做成了二线品牌。长城旗下拥有哈弗、WEY、欧拉、坦克、长城皮卡五大品牌,子品牌多的同时,车型缺乏差异化,导致辨识度降低,而命名上更是一大硬伤,缺乏连续性与品味格调,导致更大的混乱。
比如主力的哈弗品牌喜欢拿动物当车名,哈弗赤兔、哈弗初恋、哈弗大狗、哈弗神兽,拉低了品牌的整体调性。WEY品牌拿咖啡命名,摩卡、拿铁、玛奇朵。高端品牌的命名快餐化,也赶走了部分潜在用户。
长城还存在定位上的失误,长城过去作为一个主打硬派的SUV品牌,过去的主要消费者是男性,结果近几年品牌越来越偏向女性化,比如长城欧拉是一款专注女性品牌的汽车,和以前的品牌形象严重偏离,也导致部分男性客户的丧失。
总的来说,长城如今被比亚迪压制,根源在于长城自身的战略失误与产品定位、新能源转型失败等多方面原因。包括燃油车销量下滑,高端车没有做起来,错失新能源车的转型风口,新能源车定位与方向探索不成功,品牌命名随意、SUV 市场竞争激烈,轿车市场是空白……这些造成了今天长城的困境。
长城其实更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毕竟,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是来之不易的,消费者对自主汽车品牌之间的内斗,其实是反感的。
从当前来看,这种举报并不是长城汽车良心发现,要做什么环保主义的捍卫者,在产品力竞争不过的情况下,找其他的手段打击对手,这意味着长城的战略可能跑偏了。
研究对手,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去打黑枪,这也是为何长城汽车作为举报方,股价跌的更多的原因。
长城的举报,我们可以看出长城的销量压力山大,对自己的车型已经缺乏信心,这其实是一个危机信号。这次长城的股价下跌其实反映的是市场对长城集团今后走向的担忧,更反映了市场各方对长城目前决策层能力的质疑。长城转型新能源的成功与否事关未来能否化解目前的危机,长城有很好的技术,也要拿出适合时代的产品,如何做出更有竞争力与差异化的产品,提升内部的管理,才是长城破局的核心。留给长城做出改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作者微信公众号:智能新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