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有约·学习面对面⑦丨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载体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4-08-15     大河网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统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领域改革,专门就“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了系统部署。本期“总编有约·学习面对面”邀请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吉炳伟,与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李铮一起,围绕这一话题交流讨论。

李铮: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决定》提出“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背景,如何理解把握这一部署?

吉炳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为己任,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进行了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全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中,创造性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重要内容,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在长期的探索奋斗中,我们党带领人民建立并不断巩固完善了一整套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是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是重要政治制度,即由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派生而来,在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领域、重点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制度,如选举制度、立法制度、国家机构组织制度等。在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这套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为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合力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李铮:《决定》第八部分的首条提出“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首先要求“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两者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吉炳伟: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就必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这一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这种重要制度载体作用,主要体现为:

一是建章立制、体现人民意志。制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各领域法规,依法讨论、决定区域重大事项,切实保障人民参与管理国家各方面事务的权利,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比如,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以“小切口”形式分别开展了省科学院、中原农谷、省医学科学院立法,及时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上升为法规规范,为全省打造“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提供了重要法治支撑。

二是推动执行、保障人民权益。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工作报告等形式,督促有关国家机关正确执行法律、有效行使职权;有关国家机关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养老服务联动监督,坚持边监督、边反馈、边整改、边提高,及时梳理并向有关部门交办问题清单90条,推动养老领域问题解决,取得很好效果。

三是联系群众、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通过代表工作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的意见呼声得到传递,让群众的智慧创造进入决策。比如,今年省市县乡四级人大共同开展“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组织动员人大代表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担当作为、有效带动群众。

李铮:下一步,在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方面,省人大常委会将开展哪些具体工作?

吉炳伟:今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认真落实《决定》和我省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一是加强立法工作。对照中央、省委最新改革部署要求,审视现有法规结构和立法规划,加强对立法方向、立法选题的研究谋划和论证修改,尽快出台完善地方性法规制度体系的实施意见,力争在本届内基本构建起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更加配套完备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立法创新、切实提高立法质量,特别是要落实《关于健全改革和法治协同推进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以良法支撑改革、促进发展、服务民生、保障善治。

二是提升监督实效。聚焦党委部署、人民期盼,选好监督议题,打好法定监督方式“组合拳”,用好“审议意见+问题清单+落实清单”制度,不断提升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实效。认真总结监督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结合全国人大对监督法的修改,适时修订我省实施监督法办法。把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工作研究和力量整合,探索监督形式,推进联网建设,强化跟踪问效,推动同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等贯通协调,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彰显人大权威。

三是深化代表联系。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健全完善代表“双联系”、列席常委会会议等制度机制,不断拓展代表参与人大履职的频度、广度和深度。完善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机制,形成提出、交办、承办、督办、反馈的闭环,促进各级国家机关加强同代表和群众的联系。根据全国人大修改代表法情况,适时对我省实施代表法办法进行修改。

四是完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有关人大组织体系、工作机制、议事规则方面的法规制度,完善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健全适合国家权力机关特点、更好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充满活力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阐释,做好人大宣传、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持续开展公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走进人大”等探索,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优势深入人心。

李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要求“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应当如何具体落实?

吉炳伟: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是新征程上各级人大常委会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今年5月,赵乐际委员长来河南调研,专门就这一题目举行座谈交流、提出明确要求。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工作,还要重点抓好这几项:

一是拓展9583个代表联络站功能,促进首批建成的214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建设规范化、管理制度化、使用常态化、运行数字化,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由“事”到“制”的提升。

二是大兴调查研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完善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公民参加调研座谈等做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监督等工作的制度机制。

三是认真研究处理公民、组织对规范性文件提出的审查建议,提高人大信访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畅通线上线下民主民意表达渠道。

四是落实省委文件精神,在全省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鼓励、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类基层实践探索。

五是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研究制定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本报记者陈小平整理)

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走进人大”系列活动,邀请社会公民、在校师生、港澳青年等来机关实地观摩,沉浸式体验全过程人民民主。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小平/摄

案例

身边的民主生动的实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小平

“水表应该装墙上,装地下容易受潮。”“还是装地下好,俺门口巷子就半米宽,装墙上碰到人怎么办?”……上个月,自来水公司计划给商城县赤城街道北街社区罗巷更换水管和智能水表,为了水表装哪儿,小巷里有了分歧。

“居民将问题反映到‘红色小院’,我们立即召集居民代表、辖区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召开‘板凳议事会’共同协商解决。”8月12日,北街社区党总支书记韩华告诉记者,最后,经居民申请,社区协调自来水公司和城管部门,对水表进行了分类安装,既圆满完成了改造任务,又得到了群众认可。

作为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巷子,罗巷居民多、弃管家属院多、老旧街巷改造事项多等问题,时时考验着基层治理能力。

为及时收集民意、化解矛盾、推动工作,北街社区在建立“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基础上,以罗巷为示范点,选取3户党员中心户的住宅打造了3个“红色小院”。

“‘红色小院’为大家提供了固定的议事场所,让‘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多了个平台。”居民黄大妈对此赞不绝口。

从调解邻里纠纷到垃圾清运,从飞线治理到人居环境整治……如今的罗巷,群众遇事共商共议、群策群力,将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生活的各方面。

而罗巷的故事,只是我省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一个缩影。

在商丘,虞城县人大常委会在城关镇开展人大代表“逢六摆摊”听民声活动,做到“大政方针我宣传,民生实事我帮办,意见建议我收集,为民服务我当先”;在开封,龙亭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好事商量屋,代表来协商”工作机制,让群众带着问题来,揣着满意走;在焦作,博爱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站点‘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让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全省各地,“站点问政”“板凳议事”“广场夜聊”等一个个接地气、聚人气的民主实践,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原大地落地生根,激发出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力量。

短评

坚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丁新伟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就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就要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统一战线工作体制机制,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实践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气象万千。

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数字化”建设,打造河南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色品牌;创新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方式,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深化和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河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作为首要任务,把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作为重要使命,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根本追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强力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汇集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广泛凝聚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定能开创河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做出中原贡献!

数说

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共审议省本级法规35件,通过其中的27件,审查批准设区的市法规53件。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省中原农谷发展促进条例、省医学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一系列创制性法规,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着力增强监督实效

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开发区改革发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等重点工作,打好监督“组合拳”,持续强化跟踪问效,让人大监督更具刚性、更有实效

着力加强代表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286名基层省人大代表,每月定期接待代表、到基层必访代表。全省18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深度参与“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

着力拓展民主实践

全省40个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641个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充分发挥立法“直通车”作用

9583个代表联络站和214个省级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已成为立法普法、监督议事、服务群众、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平台

9个设区的市、85个县(市、区)、949个乡镇已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去年以来已邀请1300余人次参加“走进人大”系列活动,近距离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

(文字整理/陈小平 制图/周鸿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4c6ff2bcccd5ecc059cd6c2d7f47b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