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光绪四年六月(1878年),钦差大臣完颜崇厚奉命出使沙俄,目的是交涉被侵占的新疆伊犁地区。经过近一年的谈判,软弱无能的完颜崇厚,在沙俄威逼愚弄之下,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清政府获得了名义上的一座伊犁城,却丧失了新疆大片国土,还搭上了五百万卢布的“战争赔款”。
完颜崇厚的卖国行径传回国内,舆论大哗。清政府迫于全国的舆论压力,以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使沙俄,磋商重新签订条约。
事关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这种头等大事,在清廷内部也是意见不一,皇室高层甚至密电曾纪泽“妥协了事”。面对波折诡谲的内外纷争,曾纪泽该如何维护国家权益...
新疆沦陷始末
同治三年(1864年),刚取得太平天国运动胜利的清廷,又遭受到了来自西北边疆的威胁。这年新疆爆发了严重的反清起义,库车、喀什噶尔、和阗、叶尔羌等地相继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相互攻伐。清政府对新疆的统治名存实亡。
同治四年(1865年),喀什噶尔军阀思的克求援于浩罕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面对这种找上门的好事,浩罕汗国派遣大将阿古柏入疆。阿古柏入疆后,仅仅两年时间便吞并了其余割据势力,统一南疆。喀什噶尔军阀思的克也被其抛弃,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
随着阿古柏在新疆势力坐大,英法各国皆示好于阿古柏,承认哲德沙尔汗国政权,培植其为英、法在新疆的代言人。沙俄同样对新疆虎视眈眈,它的目标是有“塞外江南”之称的伊犁,沙俄当局以为:
向东延伸的伊犁地区,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合并了这块地区,会给我们在防御上带来很多的利益,相反的,给中国却造成了很大的军事威胁。
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为了自身在中亚的利益,趁着阿古柏动乱之际,悍然侵占了伊犁全境,美其名为“代为收复”。并且恬不知耻的发外交文书,照会了清政府总理衙门:
只以回乱未靖,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俟关内外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复之后,即当交还。
“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复之后,即当交还”,沙俄似乎坐实清政府没有能力收复新疆。事实上也是如此,从同治三年到光绪元年,整整十年时间,清政府都没有组织有效兵力对新疆进行干预。相比新疆的威胁,对于清政府还说,海上列国的威胁,才是重中之重。
直到光绪二年(1876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多次上疏力陈收复新疆之利,终于打动了慈禧,慈禧破天荒地支持了武力收复新疆。清政府以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左宗棠自募军饷,不到两年时间就收复“新疆全境”,哲德沙尔汗国灭亡,阿古柏服毒自杀。可这个“全境”并不包含伊犁,按照沙俄当时承诺的外交照会,乌鲁木齐收复后即归还伊犁。左宗棠旋即向沙俄索回伊犁,可沙俄并不愿放弃到手的肥肉。
沙俄毕竟不是阿古柏这种傀儡伪政权,而是实力强悍的大国。左宗棠在新疆虽有绝对优势对抗沙俄,但仍不愿意以武力收复伊犁,只能寻求以外交途径收复伊犁。
完颜崇厚与《瓦利吉亚条约》
光绪四年(1878年)六月,慈禧以署盛京将军、侍郎完颜崇厚为全权大使,赴俄谈判索回伊犁。
完颜崇厚是满清贵族,满门显赫,父亲完颜麟庆是河道总督,哥哥完颜崇实是刑部尚书、盛京将军。从履历上看完颜崇厚本人也是相当优秀的,担任过通商大臣、参与过洋务、创办了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教案”后还曾出使法国,拥有一定的对外外交水平。
万万没想到完颜崇厚是中看不中用,刚一进入俄国就陷入了沙俄君臣的圈套。完颜崇厚于光绪四年十二月(1878年)到达圣彼得堡,沙俄一直虚与委蛇,盛情款着完颜崇厚,一天一小宴,三天一大宴。这种莺歌燕舞的生活一直持续了三个月,对于谈判之事丝毫不提。
光绪五年三月(1879年),在整理好一切外交措词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就伊犁问题正式照会了完颜崇厚。沙俄表示:允还伊犁,双方可商办交收清界章程。
数月来盛情款待,完颜崇厚早已丧失警惕,听到吉尔斯的承诺大喜过望。当日就发报给清廷中央表示“(沙俄)尚无图利之心”,清廷君臣也是一片欢呼。可完颜崇厚却毫不自知已经掉进了吉尔斯的圈套。
沙俄占据伊犁,仅需率兵退出伊犁即可,何来的“交收清界”?在完颜崇厚看来:只要能收回伊犁,其他事情皆可商议,沙俄无非向占点便宜罢了。不适当让步,沙俄怎么会拱手相让伊犁?
俄人久据伊犁以为要挟,无非为贪占便宜起见,我不予以便宜,伊城必不肯交还,此理之显而易见者。
那完颜崇厚商议出啥来了?
沙俄归还伊犁城,但是割让霍尔果斯河以西、西特克斯河流域、斋桑泊以东广大富饶土地。商业特权上,沙俄商品免税、开辟商道、设立领事馆等。经济上赔偿沙俄“代管伊犁”所产生的费用五百万卢布(约280万两白银)。
完颜崇厚还为此沾沾自喜,屁颠屁颠发报往总理衙门。十八条条约款项到达总理衙门时,各王大臣傻眼了:赔款、通商不说,割让伊犁西、北、南三角,空有一座伊犁城有何用?这是丧权辱国卖国条约,断不能签。
更让总理王大臣傻眼的是,完颜崇厚未等朝廷批示,擅自签下了条约。
完颜崇厚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传回国时,全国舆论大哗,群情激愤,纷纷要求改约。最失望的当属费尽心力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痛骂完颜崇厚:“武事不竟之秋,有割地求和者矣”!
光绪六年元月(1880年),迫于公论,完颜崇厚被下狱论死,并且照会沙俄大使:“崇厚所订条约违训越权,势碍难行”。并且改派驻英法大使曾纪泽兼任驻俄大使,前往沙俄交涉完颜崇厚所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
同时,鉴于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朝廷主战派不在少数。以肃亲王隆勤、陕甘总督左宗棠、兵部尚书万青藜、侍郎长叙、少詹事宝廷等数十员大臣都主张以武力收复伊犁。慈禧诏令左宗棠从甘肃酒泉派兵进驻新疆哈密,做好军事上的部署。
以沙俄、英、法为首的西方列强不干了,签好的条约还能撕毁?那以后咱们在中国的利益怎么办?西方列强各大使纷纷照会总理衙门,要求清廷承认《里瓦几亚条约》,释放完颜崇厚。
有直接利益的沙俄增兵伊犁,在黑龙江、乌苏里江部署重兵。并从黑海调集二十余艘军舰,扬言进发中国沿海,威逼京津地区。沙俄一连串的军事部署,清廷以武力收复伊犁的念头瞬间冰消瓦解。可怜左宗棠的一腔热忱。
在西方的胁迫下、沙俄的武力恫吓下,清政府只能指望曾纪泽走外交途径,索回伊犁,找回那仅存的颜面。
曾纪泽临危受命
曾纪泽是晚清名臣曾国藩长子。从经历上看,曾纪泽是属于半路出家,外交经历并不算深厚。曾纪泽三十多岁之前如许多学子一样,读四书五经走科举路线。
同治九年(1870年),其父曾国藩处置“天津教案”不当,导致身败名裂。事件发生后,曾纪泽蓦然顿悟:男思今年中外交接,洋人所以日强,华人所以日弱,其弊在于无人。
意思是,洋人之所以强盛,中国之所以积弱,都是因为没有学习西方事务的人才。三十多岁的曾纪泽,发下宏愿,开始学习英文,研究国际形式。
曾纪泽仅依靠《圣经》、《韦氏大词典》、《英语正音》等几部书籍,在丁父忧、母忧的几年期间学会了英文。不能说是天赋异禀,最起码能表明曾纪泽很很努力。作为曾国藩之子,曾纪泽“精通洋文”的事情迅速传到京师,并且传到了慈禧的耳中。
光绪三年(1877年),丁忧完的曾纪泽,回京袭封其父曾国藩一等毅勇侯爵位。慈禧特意召见曾纪泽,询问他是否精通洋文、熟悉洋务。曾纪泽不卑不亢,答问得体,深得满清皇室的欣赏。
光绪四年(1878年),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因抨击朝政,被朝廷免职。慈禧立马想到了曾纪泽,由他接任郭嵩焘任驻英法大使,临行前还特意接见了曾纪泽。
完颜崇厚签订《里瓦几亚条约》,朝廷也是第一时间想到了曾纪泽,急电曾纪泽兼任驻俄大使,从伦敦赴俄谈判修订《里瓦几亚条约》。这也是曾纪泽担任外交官以来的第一件大事。
出使沙俄的事情是趟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既要顶着国内的舆论压力,又不能给过分激怒沙俄带来战争,稍有不当就会步完颜崇厚的后尘。
而朝中又有“妥协派”泼凉水,如郭嵩焘竟说出“种种贻误,无可追悔”之语,言外之意是只能咽下《里瓦几亚条约》带来的苦果。万万没想到的是,连清廷的最高层也是“妥协派”。
曾纪泽尚在伦敦时,于光绪六年四月十七日(1880年),接到总理衙门的密电:到达沙俄,告知不遵守条约的前因后果。如果沙俄因我方不遵守条约,不归还伊犁,那就暂时放弃收回伊犁,但是完颜崇厚所签订的条约也要作废。如此,伊犁之事暂时了却。
臣于光绪六年四月十七曰,接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密电云:到俄先告以难准之故,如因条约不准,不还伊犁,大可允缓。能将崇厚所议,两作罢论,便可暂作了局。
这份密电可以说是慈禧授意的最后底线,已经做好放弃收复伊犁的准备。曾纪泽对于朝廷的妥协大为不满,暂缓收复伊犁,长此以往只会让沙俄占据伊犁成为事实。
曾纪泽回电朝廷:“缓索伊犁,系最后一著,须说明是暂缓,非径让。”意思是,暂时放弃收复伊犁是万不得已的一招,而且要说明,是暂时放弃,而不是把伊犁割让给沙俄。
连朝廷最高层都是这种“绥靖政策”,曾纪泽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本着“多争一分,国家便少受一分损失”的宗旨,与沙俄据理力争。
艰难的谈判
曾纪泽面对的谈判对手,是沙俄外交部长吉尔斯、副部长热梅尼、驻清国大使布策,三人都是阴鸷狡猾的外交老手。当初完颜崇厚就是陷入三人的彀中,而毫不自知。
光绪六年六月二十四日(1880年),曾纪泽到达沙俄首都圣彼得堡,可是俄方拒绝谈判。原因是前使臣完颜崇厚被监禁,是对沙俄的侮辱。六月二十九日,曾纪泽为了堵住沙俄的借口,电告总理衙门释放完颜崇厚。
可当清政府释放完颜崇厚之后,沙俄依然处处设置障碍,不愿正面谈判。会见沙俄外交大臣吉尔斯时,态度傲慢,声称已经与完颜崇厚签订协议,你们大清国只需要照办,没有商量的余地。曾纪泽回道:完颜崇厚所签订的协议,未经朝廷允许,自然需要酌情修改。
吉尔斯冷笑道:完颜崇厚是全权公使,你只是二等公使,你有权力代表大清国吗?曾纪泽不卑不亢道:不管头等二等,我奉命出使贵国,自然有权力谈判修改条约之事。
吉尔斯被怼的哑口无言,只好同意谈判,商定好日期,曾纪泽回到使馆,着手修改《里瓦几亚条约》。
光绪六年七月二十四日(1880年),曾纪泽修订了六条条约再次会见吉尔斯。其中包括:交还伊犁全境;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等地分界仍照旧约;新疆贸易税不能全免等。
吉尔斯被修改的六条条约激怒,愤怒道:难道你们是想推翻之前的所有条约吗?恼羞成怒的吉尔斯单方面宣布终止谈判!
两日后,沙俄方面也召开陆军、海军、外交三部门联合会议,确定谈判对策。外交大臣格尔斯认为,谈判地点应该在北京而不是圣彼得堡。会毕,令驻华公使策布前往北京照会清政府。海军方面派遣军舰前往中国沿海施压。
光绪六年八月十四日(1880年),受到沙俄外交、军事两面胁迫的清政府,大为惶恐。只能密电曾纪泽:适当妥协,力争几条即可,务必以圣彼得堡作为谈判地点。
俄国曰迫,能照前旨争重让轻固妙;否则就彼不强中国概允一语,力争几条,即为转圜地步。总以在俄定议为要各等因。钦此!
收到电报后,曾纪泽只能做出让步。前往沙俄外交部,请副大臣热梅尼追回驻华公使策布,重新谈判。布策已经在前往北京的路途中,曾纪泽一再坚持,热梅尼电奏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这才召回布策回俄,中俄谈判才在圣彼得堡继续进行。
就算是召回了布策,同意了在圣彼得堡谈判,热梅尼也不忘恐吓曾纪泽:无论谈判地点在哪里,我国的军舰始终会停留在你大清国,作为一种威胁。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据理力争,才仅仅稳定俄方同意谈判。往后的谈判路程可见有多艰难。
在最初任命为“谈判大使”时,曾纪泽就主张:疆土为大,必须据理力争,能争一寸是一寸;通商为次,可以从权应允,略示迁就;赔偿最末,与疆土相比,损失最小。
果然不出曾纪泽所料,俄方对于割地得问题也是分毫不让。沙俄动辄言语恐吓、胡搅蛮缠,完全拒绝修改当初完颜崇厚签订的割地条约。曾纪泽吸取完颜崇厚被愚弄、恐吓的教训,不甘示弱,厉色争辩,尽力推翻《瓦利吉亚条约》。
对于曾纪泽索回割让伊犁三地的想法,布策提出的条件是:归还伊犁三地,可以,但是必须割让沿海地方补偿俄国的损失。
布策可谓是存心刁难,伊犁我都不打算给你,还能割让寸土寸金的沿海地区?曾纪泽厉声回答道:我想从今以后,中国土地,断无再让之事!
副大臣热梅尼是个狂热的战争份子,紧接着以武力胁迫曾纪泽,逼迫他放弃索回伊犁。曾纪泽不为所动:如果沙俄用强,那我大清国就完全废除完颜崇厚所签订的条约。哪天我大清国要用武力夺回失地,那不仅仅是伊犁那么简单,之前的《北京条约》、《瑷珲条约》所割让的失地都要悉数夺回。
热梅尼脸涨得通红,理屈词穷,一时哑口无言。如果大清国主战份子真的有勇气推翻之前的所有条约,俄国纵然国立远胜大清国,但是也会陷入对大清国战争泥潭,势必会让欧洲各国得渔翁之利。
在赔款方面,热梅尼提出,由大清国补偿沙俄在伊犁“备兵设防”费用一千二百万卢布。曾纪泽不为所动,反驳道:双方都没有打仗,哪来的兵费?
热梅尼这个好战份子,又是战争恐吓那老一套:如果大清国不答应,我俄国正想一战,以补兵费!曾纪泽争锋相对:好啊,胜负难料,如果我大清国获胜,你沙俄是不是也要赔偿我大清国兵费?热梅尼再次无言以对。
经过这么多次的交锋,沙俄君臣深知曾纪泽不是完颜崇厚那种草包货色,是个相当棘手的对手。不适当放松条约,恐怕曾纪泽不会松口,不会签订条约。沙俄君臣是如此评价曾纪泽的:
曾纪泽十分傲慢,并且熟悉世界政治,讹诈也不能使他害怕,所以对于他不能抱任何幻想。
加上左宗棠等主战派武力支持,沙俄在国际上的不利处境。沙俄君臣似乎退让了一些,谈判也似乎轻松了一些。
曾纪泽不敢放松警惕,在疆土、通商、赔偿三方面处处仔细斟酌,能争一分是一分。持续了七个多月的时间,双方会面多达五十多次。终于找到了双方都勉强满意的一个度。
光绪七年正月初九(1881年),双方总算经过总理衙门来电旨意,曾纪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与沙俄代表吉尔斯、布策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
结语:
曾纪泽所签订的《伊犁条约》争回了伊犁九城、特克斯河流域,挽回了约两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是依然失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斋桑湖以东地区。赔偿上增加了400卢布赔款,总计900万的赔款,通商上略有减少。
综上看来,《伊犁条约》仍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国内弹劾曾纪泽的官员,也大有人在。但是纵然如此,也不能不承认,这是一次出色的外交案例。
在晚清外交史上,签订了那么多的不平等条约,有谁能如曾纪泽一样通过谈判夺回土地?诚如外交史学家马士所说:左宗棠用血和铁平定了喀什噶尔,曾纪泽又光荣地用和平方式收回了伊犁,这都是重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