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和妈妈的相处模式,决定了他们未来爱上谁,婚姻幸福质量如何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情人节,一到办公室,妹子们就讨论起过节安排。
其中最激动的莫过于年轻的姑娘们,一大早就收到鲜花、奶茶、红包连环浪漫攻击。
我们这些在婚姻中浪迹多年的“中年妈妈”,只能看着她们的热闹。
私底下感慨“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别人的情人节过得是浪漫,而我们则是赤裸裸的现实,“今天不带孩子,我俩单独出去吃个饭”已经成了最后的体面。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其中一位姐姐更惨,刚来到办公室就唉声叹气,没事闲聊才得知,原来她最近和老公在闹离婚,原因就是她实在受不了丈夫四十多岁的年纪,还凡事依赖母亲的相处方式。
结婚快二十年,她和丈夫几乎是在婆婆的“监控”中度过的,特别是新婚的时候,两人蜜里调油,婆婆经常不敲门就闯进两人的房间。
“我都感觉她把我当初情敌一样,生怕把他儿子抢走了,这日子是真过不下去了。”
姐姐心里积存了快二十年的怨气,忍不住爆发了。
听完姐姐的遭遇,想想也是,恋爱的时候是两个人的世界,谈的都是情,可结婚却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夫妻婚姻幸福质量如何,婆婆和儿子的相处模式,可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儿子和妈妈的相处模式,决定了他们未来爱上谁
行为学研究发现,母子关系和情感亲密关系本质相同,甚至可以称之为“互为镜像”的关系。
一个人在幼年时期,与母亲的关系如何,相处模式如何,往往会影响他们对亲密关系的认知,在情感亲密关系中也会模仿。
一个人在幼年时期,与母亲的关系如何,相处模式如何,往往会影响他们对亲密关系的认知,在情感亲密关系中也会模仿。
另外,从心理学上看,一个人的生命初期,母亲作为主要的“抚育者”,你们的言行举止,将可能影响到孩子是否能与他们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
而且母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将决定他们未来爱上哪种特质的女孩:
1、从小接受母亲无条件呵护的男孩,偏爱温柔体贴的女性
如果男孩从小受到了母亲无条件的爱,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他们的个性多半比较稳定和温和,未来在亲密关系中,也能给伴侣营造良好的恋爱条件;
而这类男孩在寻找对象时,通常也容易爱上温柔体贴、偏向母亲个性的那一款。
两人彼此温暖,个性都更加稳定,婚姻幸福质量高,还能给小孩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从小不被母亲疼爱的男孩,容易寻找好掌控的女孩
反之,若男孩从小从母亲那感受不到“依恋关系”,母亲经常无视孩子的需求,即使他们哭闹也不给回应,甚至对着小孩冷嘲热讽。
这通常会让男孩感受到“不安全依恋”,未来在亲密的交往关系中,往往是焦虑、悲观的,总是渴望掌控对方。
所以时不时要PUA对象,通过打击或者冷暴力的方式,来牢牢拴住对方,这种畸形的相处模式,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早期母子关系的投射。
所以时不时要PUA对象,通过打击或者冷暴力的方式,来牢牢拴住对方,这种畸形的相处模式,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早期母子关系的投射。
而这种条件下,男孩更倾向于寻找一个好掌控的对象。
3、“共生母子”关系,男孩容易找上“保姆型伴侣”
通俗一点来解释,可以理解为:“妈离不开孩子,孩子离不了妈”,彼此共生共存。
正常情况下来讲,一个人要经历两次“断脐”——
- 一次是在孩子出生后,这次代表着母体和孩子生理上的分离,后者将脱离母体的供给,作为独立的个体生存;
- 一次是在孩子六岁以后,母亲应该要开始慢慢退出儿子的世界,从心理上开始分离,尊重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人生要完成。
两次脐带的剪断,让男孩完成蜕变,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个体,为个人担责。
可现实生活中,很多母子却很难分离开来,即使儿子已经成年,甚至成家立业,母亲还是会不断参与他们的人生,干涉夫妻俩的生活。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那位姐姐的婆婆一样。
母子的“共生关系”,很容易影响到婚姻的幸福,儿子在母亲的掌控下,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很容易变成“妈宝男”,未来在婚姻中也没有责任和担当。
母子的“共生关系”,很容易影响到婚姻的幸福,儿子在母亲的掌控下,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很容易变成“妈宝男”,未来在婚姻中也没有责任和担当。
而伴侣的无能,只能催促着女孩进入到婚姻中以后,变成一个强势且全能的“保姆”,像丈夫的老妈子一样,事事为他操心,扛起家庭的责任。
女孩一边要等着丈夫成长,一边又要忍受着婆婆没有边界感的插手,久而久之情绪特别容易崩溃,一旦负面情绪累积得过多,最终就可能走上离婚的道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早期的母子相处模式是很重要的,母亲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冷漠仇视,又不可过分亲密,大包大揽儿子的所有事情。
【今日话题】你们认为良性的母子关系,需要如何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