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针对科技创新、大湾区建设等方面提出过许多相关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的反馈速度很快,有些方面甚至一年以内就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全国人大代表刘若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是来自深圳的全国人大代表,是第十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
他表示,深圳是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产业的前沿阵地,通过对深圳科技相关领域、企业、实验室的调研,得出的议案很有代表性,也确实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国家进一步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履职情况:相关建议获得充分响应
去年全国两会,刘若鹏提交了关于改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当时深圳有五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若鹏走访和调研发现,这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非常具有大湾区的特色,在产学研究一体化和科技项目的组织模式、开发模式和资源投入上面,与传统的实验室差异非常大,刘若鹏遂针对科研机构和科技资源的这种新业态提出了改革建议。
刘若鹏告诉记者,从去年提出建议到今年年初,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家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改革方案就出来了,而且方案中的很多标准是采纳了各方面的意见,其中刘若鹏等代表的建议都被采纳,包括对于前沿技术类的领域该如何组织发展、如何能更好地突破和改革等。
去年,刘若鹏等代表还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交了相关议案,建议让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入国家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计划,得到社会各界非常充分的响应。
“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到要在先进的实验室、先进的龙头企业的科研机构,大规模培养人才,这是人才计划的2.0版。”刘若鹏表示,从提出议案到新的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出,差不多前后也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对此,刘若鹏认为,深圳是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产业的前沿阵地,通过对深圳科技相关领域、企业、实验室的调研,得出的议案很有代表性,也确实得到了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国家的进一步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代表建议:发挥科研院所作用培养人才
今年两会,刘若鹏主要准备了三条建议,其中一条是要加大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的人才培养力度。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刘若鹏双手比划出一个大口,告诉记者:“今天工程师缺口之大,让人无比惊讶!”
“我自己是学电磁波专业的,以前本科毕业的时候,还觉得工作不好找,那年头会有哪个企业要我去解电磁方程?”刘若鹏举例说道,“现在不得了了,你如果是学电磁波的,现在还没毕业就有一千家企业排队来找你了。换句话来说,企业去招聘这些人才的成功机率只有千分之一。”
刘若鹏解释说,随着我国新兴科技领域的发展,对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的需求都在大幅增加。刘若鹏说:“这几年,大家关注产业工人的用工荒问题比较多。但工程师荒才是更严重的问题。这是一个新现象,以前我们从没遇到过。”刘若鹏建议,要加大对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的力度培养,要发挥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让这些单位的高端引进人才大量地培养人才,给名额、指标以及相应的补贴,大规模培养国家和社会急需的专业人才。
深化重点实验室改革和进行制造业技术改造
刘若鹏准备的第二条建议是,进一步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改革。该建议主要是结合深圳、大湾区的科技资源和科研机构业态特点,提出以深圳为试点,在整个行业、创新链条、产业链条的上下游,融合共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刘若鹏认为,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整个产业链条从底层到顶层全部打通,进行整体的协同和创新。
刘若鹏的第三条建议,跟高端的制造业相关。他说,这两年制造业的发展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整体上我国制造业在快速地往前发展,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但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还是很严重。因此,刘若鹏建议要重点发展制造业,要加大力度投入到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工艺自动化生产之中。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纳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