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说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虽然时隔五年,但乌兰牧骑队长钢花至今仍然激动不已“总书记的回信不断鼓舞和温暖着乌兰牧骑队员们,五年来,不论严冬酷暑还是沙漠戈壁,我们牢记使命,不仅为群众送去欢乐和文明,更要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广大农牧民的心中”。
奔跑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五年来,阿右旗乌兰牧骑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发扬深入基层、艰苦奋斗、守望相助、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始终争做一支长期活跃在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阿右旗地处偏远、地域辽阔,农牧民居住分散、集中学习难,阿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坚持每年深入全旗7个苏木镇49个嘎查(社区),行驶21000公里,演出100余场,观众达27000余人次,把慰问演出、文艺辅导、理论宣讲等送到广大农牧民群众身边。五年来,不管多么偏远,只要有牧民居住的地方,就有乌兰牧骑队员们的歌声和身影,农牧民能足不出户就欣赏到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政策,在贴合当地风土人情和百姓火热生活的宣讲中激扬思想活力,切实提升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满足感、生活幸福感和理论获得感。
浸润文艺的“零距离”宣讲。五年来,阿右旗乌兰牧骑充分利用其小型化、灵活机动、人员精干的文化文艺小分队优势,以歌曲、舞蹈、器乐、小戏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参与感,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阿右旗乌兰牧骑组建了“草原学习轻骑兵”小分队,采取“党史+文艺”“理论+文艺”形式,将党史和理论融入文艺表演中,把“党史课堂”搬到“革命老兵”“道德模范”“内蒙古好人”家中,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理论政策,让“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向“零距离”迈进。队员们每年深入嘎查社区、部队学校、草原牧场、田间地头和基层一线,开展党的理论宣传60余场次,覆盖受众20000余人次。
文艺服务阵地的“一面旗帜”。五年来,阿右旗乌兰牧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深入了解群众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实际生活中,精心策划推出一批融入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优秀文学文艺作品,把热爱中华文化的种子深深埋入各族群众心灵深处,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以浸润人心。五年来,阿右旗乌兰牧骑始终争做社会主义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和草原上的轻骑兵,荣获2018年-2020年度全区乌兰牧骑“一类优秀乌兰牧骑”称号,在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获得团体金奖,荣获全区第五届、第六届服务农牧民、服务基层先进文艺院团称号,小品《边眼》荣获全区第二届“国家安全在身边”乌兰牧骑优秀节目展示,《喀尔喀布斯贵》情景舞蹈《苏敏吉林》等9部文艺作品入选全区乌兰牧骑经典剧(节)目名录。
“火起来”的乡村赶集文化。五年来,阿右旗构建“旗--苏木镇--嘎查村--乌兰牧骑队员体验生活基地”四级乌兰牧骑农牧区巡回活动网络,形成了在农村牧区的阵地演出+流动演出+入户演出的全覆盖布局。队员们深入农牧区、苏木、嘎查、社区、边防哨所、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文艺演出、帮扶贫困户、文化辅导、政策宣讲等综合服务,累计1000余场次。五年来,阿右旗乌兰牧骑的设施设备不断得到更新完善,但在偏远的牧民家门口,队员们仍然以天为幕,以地为舞台为牧民演出,与牧民在零距离的共歌共舞中,发挥文艺作品寓教于乐的功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他们宣传为民利民惠民政策,讲述勤劳致富的故事,增强农牧民内生脱贫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巴丹吉林镇额肯呼都格嘎查,举办丰富多彩的乡村赶集文化活动,助力振兴乡村经济产业,推进乡村火起来,产业兴起来,人间烟火气浓起来。
“乡村振兴新农村,阿右旗乌兰牧骑每年都送文化、送演出、送宣讲,送到家门口,使我们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大满足,现在我们的生活跟城里人一样,党的政策是真正好啊……”当地的农牧民群众感慨地说。
撰稿 | 段云霞
来源 | 阿右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