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浪潮中,生态发展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拂过每一寸渴望绿色与和谐的土地。它不仅是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我们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庄重承诺。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生态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回望过去,中国在生态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昔日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到如今美丽中国建设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上,更体现在人们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和践行上。
在蓝天保卫战中,我们见证了空气质量的显著提升。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的持续下降,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证明。其中,各级政府积极作为,出台严格的环保政策,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整治。以铁路为例,积极推进“公转铁”、加快铁路电气化改造等举措,在提升运输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让人民群众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更加清新的空气;在碧水保卫战中,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指引下,各行各业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地表水环境持续向好,重点流域水质改善明显,长江、黄河等干流水质保持优良。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水质,更改善了水生生态系统,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除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外,我国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力度,推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同时,加快能源转型步伐,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持续下降,新能源公交车占比大幅提升。此外,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面对挑战和困难,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要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生态发展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比赛。在这场比赛中,每个人都是参赛者、见证者和受益者。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铺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贡献自己的力量!(张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