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绝望文盲”突然成了现在最热门的词。 尤其是在各大官方媒体的报道下,不少人将矛头指向了当红的年轻艺人,王一博就是其中之一,同样也是这场舆论风暴的最大受害者。
2月22日,王一博工作室通过微博分享了路演时的视频,详细记录了王一博在路演现场的表现。 在向媒体和观众提问时,王一博回答流利,态度诚恳,说了很多有关电影的事情。 说话的深度和水平都很高,完全没有和“文盲”这个词联系起来。
从王一博路演现场的措辞可以看出,既不是事先准备好的台词,也不是事先练习的样子,而是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虽然害羞,但并没有影响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的表达。
其中他说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认为电影好不好,必须用真心换来真心。 只要演员真心实意拍电影,观众也能真心实意地欣赏电影。
说起来,王一博在路演现场接受采访时的表现,与此前官媒所言的“一问三知”完全不符。 既然不能编号,当然和“绝望的文盲”没有任何关系。
更何况官媒指责“绝望文盲”,不是指个人,而是指现象,不指名道姓,不挂照片,真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打节奏,故意往王一博身上泼脏水。
实际上,文盲是一个比较广义的词,并不是说高学历就有文化,学历低就没有文化,或者没怎么读过书就是文盲。 因为有很多成功人士,有些人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高中没毕业就辍学了。 后来,有些人自学成才。
王一博虽说学历不高,但在演艺圈学到了很多东西。 请不要说别的。 只会用语言说韩语、日语和英语。 就连导演程耳朵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无法自夸王一博的语言能力很厉害。
想想看。 如果王一博这样能被贴上“绝望文盲”的标签,我认为“文盲”这个词应该重新定义。
所以,高学历并不是说文化高,有文化的人不一定学历高,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 事实上,像王一博这样的情况,绝不是一个例子,但因为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太大,所以人气很高,成为了无辜的靶子。
其实,王一博一直在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无论是跳舞,还是演戏,都很认真地研究。 就像这出戏一样,他在背后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为了一个场景反复练习,把角色吃尽,不吃饭,不休息。
总之,王一博是个上进心很强的人,学习永远是没完没了的,过去的事,不能否定现在的他。 每个人都来自文盲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互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