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内涵那英?

2023-07-25     铿锵电影

原标题: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内涵那英?

近日,刀郎发行新专辑《山歌寥哉》,其中新歌《罗刹海市》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

小锵看到,刀郎的这首新歌,被网友解读成“歌词一口内涵了那英、汪峰、高晓松、杨坤四位娱乐圈明星”。尤其是那英,更因为多年前对刀郎的言论再度成为焦点,不过据了解,当年刀郎曾对此做过回应。

据悉,当年担任“音乐风云榜”评委主席的那英表示,刀郎的歌曲虽然销量很高,传唱广,但没有美感,以“缺乏音乐性”为由,反对刀郎入围2010年音乐风云榜十年盛典评选的“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歌手”。此事在当年也引起很大热议,在南方日报2011年的报道中,刀郎答复称,对于娱乐性的奖,不必认真,所谓的批评不过是借口。

刀郎还透露了其中一段内情,他回忆说开奖之前,主办方曾询问过他是否会出席,随后又传话过来,称来了才给奖。“这都是在预料之中的,我没有想到(他们)编出这么无厘头的理由来,这个东西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在此后的2017年前后,也有传言称那英对刀郎道歉,但又牵出“听刀郎的歌确实是农民”言论,当时曾有记者拿这个话去问刀郎,刀郎显然并未相信这话,他简单回了句:空穴来风。

从刀郎的两次可查到的公开回应可以看出,对于此事他并不愿意谈论,也否定了是指向那英,只是一种歌曲的创作创新。

很多网友说,没点文化还看不懂。有人认为,刀郎沉寂多年后复出带来的这次作品蕴含深刻,焕发了其音乐事业的第二春。作为一名老一辈的创作者,如今还能有如此高水准的灵感,着实让人钦佩。

四川歌手刀郎曾以专辑同名单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出道,红极一时,还曾凭借《冲动的惩罚》获全国“金唱片”奖。近年来还在创作,此次新专辑中的一首新歌让许多网友再次注意到这位音乐人。与刀郎以前的歌曲相比,近日网上流传的《罗刹海市》无论歌词与风格都显得不同。

南大教授点赞用流行歌曲:创新演绎古代小说名著

《罗刹海市》因与《聊斋志异》的一篇故事同名,还引来网友纷纷查阅典籍,带火了《聊斋志异》。网友查阅《聊斋志异》的同名篇章,试图解读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的“弦外之音”。

资料显示,《罗刹海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国家,那里的人以丑为美,越是狰狞怪异,越以之为美,越显荣富贵。“此篇乃愤世嫉俗之文章”。蒲松龄在此篇文末写道,“花面逢迎,世情如鬼。”据分析是蒲松龄在科举制度下怀才不遇,指桑骂槐的产物。

刀郞的同名歌曲拾取了聊斋小说中的部分元素,歌中不乏“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之类的表述。有网友还对号入座认为这是在评论歌坛往事,借音乐浇心中块垒,有某种隐喻含义。也有网友认为这是过度解读。

媒体采访南大文学院教授苗怀明,他曾如是说,《罗刹海市》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一篇,以马骥的游历为线索,写了罗刹国和龙宫两个世界。其中以罗刹国最为引人注目,因为这是一个美丑颠倒的世界,蒲松龄这样描写显然有讽刺社会的用意在。

刀郎借这篇《罗刹海市》重新演绎,对不良的社会现象进行嘲讽,选取的角度非常巧妙,重新演绎也是有深度的。用流行歌曲演绎古代小说名著,非常成功,值得肯定。苗教授认为,至于是否有针对性,这就仁者见仁了,能对号入座者,说明他就是小说和歌曲中讽刺的人,对号入座的人越多,说明讽刺的意义越大。

“我愿意解读为刀郎对社会丑恶现象的嘲讽,不是具体针对哪个人,这样他的歌曲才更有意义。作为一个古代小说研究者,我支持刀郎的这种创新,很喜欢他的歌曲。”苗怀明表示,文学经典常读常新,需要不断进行新的解读,这样经典才有活力,才能为年轻人接受,在这方面刀郎的创新是有意义的。

针对《罗刹海市》引来众多转发与热议,记者试图联系刀郎,但尚未得到其回应。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也许真正能懂《罗刹海市》这首歌的,是作者自己。

(铿锵娱乐编辑/么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1884f13202fd91f8187f4a894036c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