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
这其中,“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成为小、初阶段第三大主科。
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大陆普通小学在校学生规模约1.07亿人,初中在校学生规模约5018.40万人,学前教育在校学生规模约4805.20万人。
要知道,教育课程标准每十年修订一次,而此次 全面提升了小学及初级中学体育课权重。
根据新规划,从9月起, 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与此同时,新课标还明确学校需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等,发展学生的特长。
其中,专项运动技能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六类,每类包含若干运动项目。
根据新课标的定义, 田径类运动项目可分为跑(如短跑、中长跑、跨栏跑、接力跑等)、跳(如跳高、跳远等)、投掷(如推铅球、掷实心球、掷垒球等)三类;
体操类运动项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巧与器械体操(如支撑跳跃、技巧运动、低单杠运动等),另一类是艺术性体操(如韵律操、健美操等);
水上运动项目可分为蛙泳、自由泳、仰泳、蝶泳等;
冰雪运动项目可分为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冰球等;
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可分为武术类运动项目(如长拳、形意拳、八卦掌、中国式摔跤、太极拳、射箭、射弩等)和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如舞龙、舞狮、摇旱船、跳竹竿、赛龙舟、荡秋千、抢花炮、珍珠球、毽球、墩球等);
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可分为生存探险类项目(如定向运动、野外生存、远足、登山、攀岩等)和时尚运动类项目(如花样跳绳、滑板、极限飞盘、跆拳道、独轮车、小轮车、飞镖等)。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也 强化了幼小衔接,小学一、二年级的所有课程都将在设计层面更加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这将让体育教育逐级下沉,帮助更多儿童建立起运动兴趣,提升运动参与度。
政策强调体育锻炼背后,是孩子的体质问题不容乐观
在国家使用政策强调体育锻炼的背后,是孩子体质问题不容乐观。
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我国青少年肥胖率、近视率大幅上升,运动能力却大幅下降。
官方每隔五年发布一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1985~2010年25年间,我国7~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检出率从几乎为零增长至(男)14.58%、(女)6.87%,18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达1 .2亿。
在不满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现了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国12至18岁的孩子中1.9%患有糖尿病,相当于美国同龄人(0 .5%)的四倍。
2012年11月27日,上海东华大学一名大三男生参加1000米体质测试,在到达终点后突然晕倒,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2015年3月17日,甘肃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进行跑步训练时,突然倒地休克,随后抢救无效死亡。
2016年10月20日,四川南充市营山县涌泉小学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学生体育课上与全班同学一起慢跑绕操场7圈之后意外死亡,而这7圈,总共还不到400米。
……
这些新闻无一不再警示我们,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体育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如今,体育课、体育中考、体育高考已成为社会焦点。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这次中办和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首先要完成的一项使命就是要移风易俗,让体育老师当班主任不再是一个问题,而将来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时髦。
让体育回归教育,让体育发挥教育功能,消除人们对体育的偏见,培养人们对体育运动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为人们培养一个健康的身体。 作为家长您怎样看待体育比例增加?
关于版权、合作和投稿,请联系现代与经典客服微信xdyjd2005 或邮箱xy@xdyjd.com
名师在线课程点击左下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