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首次见慈禧,回家便跟儿子说了8个字,眼光独到一针见血

2023-11-21     历史两张脸

原标题:李鸿章首次见慈禧,回家便跟儿子说了8个字,眼光独到一针见血

说起李鸿章,想必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他不仅是洋务运动的领导人,晚清时期的一代名臣,更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可真正身处在那个年代来看,我们其实也可以理解李鸿章的无奈。

从维护清政府利益的角度看,他也是热爱这个国家的,所以想要开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派兵镇压太平天国的叛乱,面对不平等的条约,李鸿章也做到了据理力争减少损失,慈禧太后也曾称赞他为“再造玄黄”之人。

从这也可以看出,李鸿章初入清朝官场,也是想为清政府做出一番贡献的,不过,当他第一次面见慈禧太后,这个真正掌管着清政府统治实权的人后,却感到了深深的无力,回家只对儿子说了八个字,也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眼光。

一、初入官场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2月15日,正值道光年间,他六岁就进入了家馆棣华书屋学习。因为非常聪明,从小就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和关注,认为他日后肯定能有一番作为,果然,在1850年,李鸿章被授翰林院编修,充武英殿编修。

李鸿章是典型的时势造英雄,在乱世中做官,也承载了更多的压力,他初入官场,就遇上了太平天国运动,彼时黎民百姓对清政府有诸多不满,农民起义想要推翻这个腐朽政权,外国又有不断小动作进犯,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际。

李鸿章为改善局面,一手组建了淮军,他在曾国藩门下做事时,就经常对军事发表看法,这次有太平天国运动,李鸿章更能大展宏图,果然,在他带领的淮军和湘军的共同努力下,太平天国政权被摧毁瓦解,这也证明李鸿章在军事作战上还是有一定天赋的。

不仅如此,李鸿章还不是固执的保守派,他能够看出当下政府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解决一切,为此,他不断推进洋务运动的执行,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整整三十年间,一直亲力亲为大规模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此来寻求变革、挽救大清朝岌岌可危的局势。

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李鸿章对于清政府统治者来说,是个很好的臣子,他组建了当时亚洲武器最强的北洋水师,他足够衷心、足够有才华,如果生在盛世,这恐怕会有不小的作为,然而,生在被慈禧太后掌权的晚清,他就只能做太后手下的傀儡。

这也导致多年后,后人评价他更多的也是他作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者的无能,纵然他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却还是无法改变这一切,其实李鸿章自己也知道这一切,知道只要有慈禧太后在,他是没有机会看见清政府重回巅峰的,这一切也要从他初见慈禧太后说起。

二、初见慈禧

我们都知道,在晚清时期,清政府真正的掌权者是慈禧太后,所有的官员见到傀儡似的皇帝其实没有太多想法,但见到慈禧太后,这意义绝对非同凡响,这意味着你被真正的掌权者看见了,是无比的荣耀和即将被重用的肯定。

李鸿章和曾国藩共同镇压太平军后,就因为表现突出被慈禧太后召见,要知道当时的他甚至没有见过皇帝,一下子直接越级见到了真正的掌权者,内心别提有多激动了,他以洋务运动为切入点,准备了一肚子关于改革的见闻,想要和这位掌权者好好探讨一番。

可真的见到慈禧太后后,李鸿章心中一团火瞬间被浇灭,他还没有说几句关于这方面的事,慈禧太后就一脸高傲地叫人呈上来一桌饭菜,对着嘴还没完全闭上的李鸿章说:“好好吃吧,吃饱了就回去休息”,这番言辞无外乎是下了逐客令。

最让李鸿章感到扎心的还不只是这些,他将自己的间接转述给恭亲王时,对方表现得很有兴趣的样子,对他的想法也大加赞赏,这让他觉得国家并不是没有想真正变革的人,也是有想要做点实事的人,可这样的人往往不在高位上,让人不仅感到无奈。

三、评价慈禧

不过,李鸿章也不敢对此多说什么,只是心中不免叹息一声,一个国家的掌权者,对于国家发展如何丝毫不感兴趣,却又不肯将实权还给皇帝,这说明她就只是享受权利可以带来的至高无上的感觉,丝毫不愿意为之操心、付出精力,是结结实实的利己主义者。

那个时候能得到慈禧太后召见的臣子数量并不多,大家都对这背后掌握实权的女人很是感兴趣,想要知道她长什么样子、有怎样的气度,李鸿章的儿子也不例外,等李鸿章到家后,就迫不及待询问父亲对于慈禧太后的印象。

李鸿章看了看自己的儿子,想到慈禧太后那张淡漠、不想多说什么的脸,只能叹了口气说道:“似有韬略,或无大才”。这话仔细琢磨一番,还真是一针见血、十分贴切,可以说是当时所有对国家抱有一丝期待的人都会说出的话来。

慈禧太后固然很精明,但在朝政上并没有雄才大略,李鸿章一个真正有抱负的人,面对这样的掌权者内心应该是非常无力、失望的吧。在后世的历史中,我们评价慈禧太后,也完全不会将她放到与武则天相应的层面上来。

她看似精明,实则没有胸怀天下的气度,只是贪图权利带来的地位和奢靡、享受,这样的人在一个国家掌权者的地位上迟迟不肯放手,这个国家又怎么会好呢!她纵然能压住群臣“似有韬略”,但也不可否认她不用心以及治国的无能。

四、总结

李鸿章后来作为晚清时期的外交家,也为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回顾他初入官场时的风采,施展洋务运动时的决心,初见慈禧太后的失望,不难看出他这一生对于清政府来说,确实很值得重用的权臣,拥有着一定的地位。

当然,通过李鸿章对于慈禧太后的评价,也不难看出慈禧太后的自私,比起国家更看重自己,她的心中根本也没有什么天下百姓,有的只是对权利无尽的渴望罢了,“似有韬略、或无大才”真是最好的评价,不知道大家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分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90dca714336faa8ffb6d0d75fbf6ab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