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画多描绘湖边水滨水鸟凫雁飞集的景色,运思精妙,清丽雅致。雪景类王维,又学苏轼作小山丛竹,在士大夫中颇受称誉。
《雪霁图》
黄庭坚题其所画芦雁云:“挥毫不作小池塘,芦荻江村落雁行,虽有珠帘巢翡翠,不忘烟雨罩鸳鸯。”又题其小景:“水色烟光上下寒,忘机鸥鸟恣飞还:年来频作江湖梦,对此身疑在故山。”其江村集雁、湖上飞鸥等意境荒远,富有诗意的小景山水,在宋代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赵令穰 秋塘图 大和文华馆藏
赵令穰(北宋)字大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人,生卒年不详,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官至光州防御使、崇信军观察留后,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追封"荣国公"。其子赵伯驹宋代著名画家,官至浙东兵马钤辖。工画山水、花果、翎毛,笔致秀丽,尤长金碧山水。远师李思训父子。
赵令穰 陶潜赏菊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赵令穰幼时即爱书画,富于文学修养,家藏有晋唐以来法书名画。他与画家文人时相往来。赵佶(宋徽宗)为端王时亦与他交游,切磋画艺。
陶潜赏菊图 局部
《陶潜赏菊图》本幅画面描绘了小亭中,两人坐对赏花,江干水渚,群卉争发,树本、房舍、池沼、小路等表现很精致,具有化平凡的事物为美丽的事物的艺术效果,设色艳丽,画中人亦无特殊造型,但拖尾诸跋,均以陶潜赏菊故事为题咏,意境颇为优美。
赵令穰 江村秋晓图卷手卷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因身处皇族之列,不能远游,所画题材多局限于两京(开封、洛阳)郊外景物,故每成一图,苏轼见之便嘲谓:“此必朝陵(朝拜皇陵)一番回矣!”现存《湖庄清夏图》描绘清幽的郊野景色,绿树板桥,凫鸟嬉水,湖庄临夏,意境颇为优美。
《湖庄清夏图》卷,绢本设色,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赵令穰 湖庄清夏图(局部)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湖庄清夏图》描写夏天南方暮霭笼罩的情景。此图画风工致,笔墨柔润,表现湖边柳岸幽居的情趣,塘中荷叶田田,岸边烟树迷离,清幽静谧,景色宜人。
画面所呈现的深远和平远基调,开创了新的画风。画家对现实的观感很敏锐,将自然景物捕捉后以典雅之笔画出,为后人赞叹不绝。
赵令穰 橙黄橘绿图页 台北故宫藏
《橙黄橘绿图》设色扇面,尺寸24.2 x 24.9公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橙黄橘绿图》描绘的是江南橘树成熟的景象。入秋的江南,暑气消尽,寒冬未至,正是一年当中最清爽宜人的时节。潺潺溪流,轻巧蜿蜒地划过雾色苍茫的平野;两岸橘树遍植成林,一粒粒芬芳的黄果、绿实,像是地上的点点繁星。空气里弥漫着微润的甘甜,吸引三三两两的水鸟,自在地悠游在汀渚之间。幽静、迷蒙的景境,正是苏东坡笔底下“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的诗情。虽然在这幅《橙黄橘绿》图里,画家直接用色点叶、画橘,笔线不够精准,可能不是赵令穰的作品,但是画中隐约的柔美,令人悠然神往。
《山水人物图》为十张纸接成,除第一段为二十五公分外,后九段均大约九十六公分左右。画中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叠叠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里,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
赵令穰 山水人物图(局部)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非常多;画山石是用大斧劈皴法,而这种技法是从李唐的斧劈皴变化出来。画家以干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着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
赵令穰 山水人物图(局部)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江村秋晓图》绢本水墨,设色 23.7×104.1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转自:月雅书画,网络
【 版权声明 】
我们尊重原创,《艺术929》所推分享内容和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联系小编删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