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村的孩子们》:依靠联想维系的抽象式解谜游戏

2023-01-29   一只古零

原标题:《寂静村的孩子们》:依靠联想维系的抽象式解谜游戏

前言:

本看脸玩家明显感觉被坑了......这个画风实在没得说。但是只看画风这个定价又不太值得。喜欢蒂姆·波顿风格、对游戏质量有要求的朋友们可以省钱了。同类型的游戏有太多佳作,本作仅适合没怎么有游戏经验的玩家。

空有皮囊的叙事

画风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评价了,在《寂静村的孩子们》的游戏作品中是格外出彩的——也不难看出借鉴了蒂姆·波顿,同时结合故事剧情,大差不差也能意会到制作组想要走“黑色幽默、华美而怪诞的奇幻风格”路线。

不论是STEAM商店宣传页还是游戏本身给予玩家的暗示,“不要走进森林”就是《寂静村的孩子们》的中心主旨。按照正常逻辑,随着主线的推进,玩家是肯定要走进森林的,森林深处需要玩家发现或者探寻的东西,整个为之奋斗的过程才是游戏中最重要的部分。

就好比《圣诞夜惊魂》,不仅仅是骷髅人杰克好心办坏事想要给人们带来快乐那么简单,

动画中穿插着对生活隐喻,对命运嘲弄等等。但是《寂静村的孩子们》并没有这么多的层次感,开头旁白告诉你不要去森林里,不要多问不要乱跑。等到了结局依然是旁白告诉你,我们需要有一个孩子打破屏障。

故事讲得很没有水平,下次不要再讲了。

而且游戏中旁白占了不少戏份......这就很不符合逻辑。“旁白”这个词在剧中和电影中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殊途同归,旁白的存在是为了传递更丰富的信息,表达特定的情感,从而启发观众思考。更是一种辅助烘托剧情的存在。

但是在游戏《寂静村的孩子们》中,制作组把重要的故事剧情演出都交给了旁白,再加上拖沓的表现形式和割裂感极强的解谜设定(又或者这俩应该是主要原因),《寂静村的孩子们》把原本立意不错的故事讲的稀烂。生怕玩家们看不懂一样,把所有的内容都一字不落地用旁白讲给大家。

剧本也写得很没有水平,下次不要再写了。

割裂的解谜设定

有一说一,《寂静村的孩子们》整体上给我一种流程很拖沓的感觉。虽然路过的猫猫狗狗青蛙蜗牛都很可爱,主人公空洞无神的大眼睛也有很多小细节,但是流程上几乎没什么起伏。表现恐怖的地方会着重使用黑白色调,外加一些听起来有点东西音效和音乐。非要说这是恐怖游戏(有恐怖的tag)的话,也只能勉为其难的算夸克恐吧。

故事性上没什么亮点,解谜部分的设定也很割裂。难度上限是真的很难,下限又很幼稚......一笔画或者齿轮拼图,升级成可以跳格的一笔画和更高级的齿轮拼图......次数多了挺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来来回回就那几种模式,反反复复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再加上拖沓的剧情,注意力完全被打散了。反正有旁白的保姆级剧情演说,玩到后面整个人情绪都没什么起伏了。

解谜前期我的精神状况:森林里面有什么?

解谜后期的我的精神状况:这游戏咋还没结束?

顺便说说物品收集,挺多物品收集都能解锁一个成就,收集到的物品后续都会派上用场,整体游戏体验还是不错的。手机党们狂喜。

唯一的问题就是收集到的物品没有什么必要的联系,需要玩家在特定的环境里去组合他们的用法,比如木塞和锤子。使用场景是有洞漏水的水管,和一堆木板杂物。正常思路是用木塞堵住漏洞,用锤子砸开杂物?但实际上锤子是用来锤木塞的......还有去妈妈闺蜜家偷东西,费尽心思进去偷了一朵花......

可能我的童心不够童吧,偷花这个行为我真的理解无能,你想要花你问阿姨乞讨一下不行吗?阿姨那么疼你能不给吗?

贯穿整个游戏的唱歌唤醒回忆的部分体验比较好,需要玩家先收集一定数量的音符获得一首完整的曲子。但是《寂静村的孩子们》整个节奏都太稀碎了,唯一这一点儿好也没怎么大放光彩......

写在最后:

据说《寂静村的孩子们》是受到蒂姆波顿和电影《鬼妈妈》的影响(真实性有待考证),那还是推荐大家去看《鬼妈妈》原作吧,剧本和立意都非常优秀。以及有游戏经验的玩家可以避开本作,推荐去体验一下《Fran Bow》和《Pinstripe》,都是非常优秀的蒂姆·波顿风格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