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0年那会,美军陆军虽然已经逐步装备M1加兰德(马润还在拉大栓)。但加兰德这种半自动步枪由于自动机的存在,整枪普遍比其他栓动重个一斤多。而冲锋枪的话当时还是更重的汤姆逊M1928,这玩意不单重,还贵。因此美军当时出了一个轻型步枪计划(Light Rifle Program),希望招标一款重量不超过5磅(2.27kg),可以半自动/全自动射击、有效射程300码(274m),使用已经成型的.30卡宾弹的武器。(下图是当时参与选型的部分卡宾枪)
最后的产品大家都知道是后来的温切斯特连发武器公司的M1卡宾枪,但当时的陪标选手中,倒是有一款长相不错,如果好好挖掘一下还能成为突击步枪的武器,海德卡宾枪。
海德本人的话可能大家有点陌生,关注我的朋友应该见过我之前写过一篇美军M2冲锋枪的文章。那货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只产了几百支就被更便宜的M3黄油枪替代了,所以没啥名气。
好了不提海德,直接看这把长得颇有突击步枪味道的卡宾。在那个年头,给一款步枪设计个手枪式的握把不多见,这也是为啥我觉得这货特别有突击步枪范儿的原因之一。它的重量5.35磅(2.42kg)虽然略微超标,但并没比最后入围的M1卡宾重多少(我估摸就是一个手枪握把的重量)。
结构上采用长活塞导气,导气连杆类似加兰德一样在枪身右侧,闭锁采用的是卡铁摆动式,虽然没有转栓那么有前瞻性,但对于当时而言是个比较成熟的设计。弹种用的和M1卡宾一样,基于.32WSL的.30卡宾弹。因此它的射程和动能也和M1卡宾半斤八两。
还可以看到,它的机匣封闭的非常好。抛壳口暴露的枪机活动面也很小,这种相对封闭的设计能很好的抵御风沙和泥浆进入枪机。
军方在测试这批卡宾枪的时候,好评在后坐力柔和、100码(91米)的测试精度非常不错、沙尘环境的可靠性出色、在无法用标准姿势射击时它的表现依旧很完美(得益于手枪握把)、拆卸保养很方便等等。另外它的弹匣有5/10/15/20发可选,我想再不济也比M1卡宾那种一磕就坏的弹匣好的多。
当然测试中也出现一些毛病,比如因为复进簧力度问题导致复进闭锁失败、300码的精度不理想(.30卡宾弹就这么点射程,硬伤没办法)。另外,它的拉机柄并不是和枪机刚性连接,后拉然后借助复进簧上膛是可以,但无法手动前推闭锁。不过,这些都不是太大的问题。
然后沙雕的剧情就来了,海德卡宾枪在第一轮测试中其实是符合要求的,而且表现也不错。但美军给海德提了几个意见,一方面是仅保留半自动功能(WHAT?!),军方说法是以方便士兵操控以及降低量产成本;二方面是取消手枪握把(WHAT?!),军方认为士兵习惯了一体式的直握把;三个是,军方觉得后坐力太小了(????),其实军方本来的意思是,枪机有足够的后坐动量才能保证自动机运行的可靠性。
好吧,海德能怎么样,改呗,然后第二版的海德卡宾就成了这幅样子...
等第二批五把样枪送到的时候已经九月份,军方默默的看了海德一样,表示不好意思哈~我们已经和温切斯特连发武器公司签约了。最终M1卡宾入围,而海德卡宾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我觉得吧,第一版带握把的全自动海德卡宾如果真入选。绝对是比M1卡宾更成功的存在,甚至比stg44更早成为现代突击步枪的代名词也说不定。但从握把、全自动、手动推机柄闭锁这些莫名其妙的刁难上不难看出。美军陆军高层的官僚和迂腐以及被资本的操控到了何种程度(包括后来的M16也有类似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