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高科技!探秘北京经开区“无人模式”战疫

2020-04-13   北京亦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很多原本由人工完成的工作

逐渐被机器人、机械臂等装置替代

北京经开区企业也不例外

在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的引导、推进下

各企业纷纷通过技术改进、自动化改进

信息化系统联动等方式推进智能制造升级

“无人车间”护航复工

亦庄水务有限公司依托建设运行在区内的各大污水处理厂,承担着全区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走进亦庄水务其中一个污水处理厂,水处理车间内不见一人,生产设备正常运转的嗡嗡声响作一团,排水口处理完成的清水如往常一样源源不断排出。来到该污水处理厂中控室,不到10名工作人员监控着生产状态,远程操控设备,维护着整个污水处理厂运转。

随着区内企业增多、产业壮大,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进行智能化改造挖潜水厂再生水供应能力。亦庄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勇说,搭建了一套集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技术于一体的智能调配软件系统,将各水处理单元控制系统接入,实现整厂设备数据集中采集、分析,根据多家客户的用水需求自主决策并调配设备生产;多种传感器将装进客户端储水设备,并连接进智能调配软件系统,实时采集客户端再生水质量及储水量,为系统调配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如今,污水处理厂自动化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了无人生产。

除了亦庄水务,中芯国际、京东方、京运通、盛通印刷等数十家企业,也依托智能制造工厂、车间提前复工,带动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疫情催生智造升级

“这是监测的所有设备运行状态数据,这里显示的是设备停机原因,这项停机故障最近出现频率比较高,需要重点研讨分析改进,压减停机率。”SMC制造技术课课长许建柱在办公室调出智能化系统显示屏,与同事们查看分析数据,讨论制定提升生产效率对策。

这套智能化系统,是SMC制造技术团队在疫情期间推广应用的。“疫情的发生让我们看到智能制造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也正在加快智能制造升级。”SMC制造技术课课长许建柱说,用在口罩生产设备上的气动元件设备订单量大增,SMC加大生产的同时,生产设备故障率也有所上升,启用了去年开始研发的智能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测,针对频发故障制定优化设备方案,保障设备正常生产。智能化系统已经从最初试点的几台生产设备,扩展到数十条生产线,达到降低故障率、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

政策指引智能化改造

智能制造是迈向工业4.0的阶梯。从2017年开始,北京经开区就制定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评价标准》,围绕着智能制造新范式,遴选培育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带动智造升级。

经过连续三年评选,京东方、施耐德、安川首钢、中芯北方、博世力士乐、冠捷显示等企业纷纷入选,北京经开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已达34家,其中进入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名单的有13家企业,占全市进入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名单企业总数的1/3以上。

为了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企业的示范带动和经验输出作用,北京经开区不仅组织交流活动,还编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优秀案例集,助力区内企业数字工厂建设和智能化改造。

“如今北京经开区企业智能制造由点到面,向更高级别跃升。”北京经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根据区内重点企业调查摸底结果显示,规模以上智能装备企业已达110家,从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9个能力方面对企业评估看,70%的企业处于三级智能制造集成级水平,从数字化网络阶段向智能化阶段迈进。

END

本文由北京亦庄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田艳军

编辑:刘郁竹

北京经开区开启服务新模式,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权威发布!您关注的北京经开区企业复工复产问题答案来了

北京经开区发布22条复工防疫指南:通勤、工作、就餐一应俱全!

保障生活必需品!北京经开区出台日常就餐及生活必需品保障指南

科技战“疫”,北京经开区发布首批76项抗击疫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清单

鼓励云办公、减免房租……北京经开区发布支持中小企业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