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武侠故事中,一个习武之人的武功水平往往会随着习武的时间增长而得到相应的提升,事实上在武侠故事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就因为有“内力”的存在,所以那些年长的习武之人往往会有更深厚的内力,其实力自然也要高于那些愣头青们,比如扫地僧、张三丰还有初代五绝之类的角色皆是如此。
(杨过剧照)
但有一个角色是例外,那人便是《神雕侠侣》的杨过,他的武功自然也是随着故事的进程逐步提高的,但根据书中的设定来看,杨过在故事“十六年后”的部分却反倒有些退步的迹象,这是为何?
一、
青年时期的杨过,天下无敌
段誉不过是学了北冥神功、凌波微步以及六脉神剑三门神功,虚竹也不过只有小无相功、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生死符这四门神功,他们就被冠以“天龙二挂”之名,君不见杨过也一样如同开了挂一般。
相对而言,“双雕”时期的武林格局要小一些,几乎都是围绕着五绝这几个人转,而在这样的前提下,除了“南帝”段智兴之外,其他几位五绝高手的武功,杨过都有涉猎,比如王重阳创的全真派基础武功,黄药师的弹指神通,洪七公的打狗棒法,欧阳锋的蛤蟆功,这还不算完,他还有古墓派的玉女心经、美女拳法、玉女素心剑,更过分的是他还在救下神雕之后,得到剑魔留下的玄铁重剑,练就了一身玄铁剑法。
(东南西北四绝剧照)
可以说杨过的武功配置是真正做到了集百家所长,常人哪怕只得其一都能跻身顶尖高手行列,何况杨过是兼得之,其武功自然是登峰造极,那么此时的他究竟达到了何种境界呢?其实书中交代得很清楚。
原文道:“
我持玄铁重剑,几已可无敌于天下,但瞧独孤前辈遗言,显是木剑可胜玄铁重剑,而最后无剑却又胜于木剑。
”
在已有多门神功加持,且有了玄铁剑法之后,杨过已是天下无敌,哪怕他未必能轻松碾压其他几位五绝级别的高手,至少也是能在苦战中获胜了,照此来看,他继续习武十六年,自然会达到更高的境界,与旁人拉开差距,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二、中年杨过,力不从心
十六年后,杨过的武功真的有提升吗?其实都不用与其他人相比,哪怕是与曾经的自己相比,他也谈不上进步。
你且看他对付周伯通时就很明显,尽管二人后来是打成平手,且周伯通还对杨过自创的黯然销魂掌兴趣十足,但很明显,那场对决中,杨过对付的并非正常状态下的周伯通,当时是郭襄指出杨过只有独臂,所以周伯通也要收起一条手臂与他比武才算公平,周伯通自然是照做,这才有了打平的结局,换言之,常态的杨过不如周伯通。
(神雕剧照)
而到了最后的襄阳大战,杨过一度被金轮法王压制,逼入了绝境,若不是最后那黯然销魂掌因他极度感伤的情绪而发动,他早已被金轮法王打死,要知道“十六年前”的金轮法王早已是他的手下败将。
为何杨过在十六年后的表现反倒不如先前了?其实很简单,神雕会告诉你答案。
三、神雕当陪练,杨过弃神功
当年杨过救了神雕之后,接触的便是“剑魔”独孤求败这一脉的武功,在杨过的视角看来,这位前辈的武功怕是要比五绝更高一筹,所以他应该以独孤求败的剑法为核心去提升自己的武功。
事实上他当时也的确是这么打算的,比如这段原文就提到过:“
但瞧独孤前辈遗言,显是木剑可胜玄铁重剑,而最后无剑却又胜于木剑。龙儿既说须十六年后方得相见,这漫漫十余年中,我就来钻研这木剑胜铁剑、无剑胜有剑之法便了。
”
(独孤求败剧照)
处于重剑阶段的他固然极强,但他也知道重剑之上还有木剑,乃至最终达到无剑的境界,所以他的剑法还大有提升空间。
而在有了练剑的决心之后,他也的确是让神雕充当陪练的角色苦练过剑法,甚至可以说他已经触及到了“木剑”的境界。
比如这段文字就能证明:“似此每日习练两次,未及一月,自觉功力大进,若在旱地上手持木剑击刺,隐隐似有潮涌之声。
此后神雕与他扑击为戏,便避开木剑正面,不敢以翅相接。一日杨过杀得兴起,挥剑削出,使上了十成力气。神雕呱的一声大叫,向旁闪跃。
杨过收势不及,一剑斩在一株小树上,木剑破折,小树的树干却也从中断截。”
等于说当年持木剑的杨过已经做到了让神雕无法招架自己的进攻,可想而知,他若继续练剑,到达独孤求败所言的“无剑”境界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后来的剧情却并非如此,他或许是听了金轮法王教导的“习武切忌博而不纯”的说法,于是他想到自己融会贯通,自创了黯然销魂掌,以至于荒废了自己的剑法。
甚至他在襄阳大战中一度感慨自己十多年不用玄铁剑,此时托大了,可兄弟你早就达到木剑境界了不是吗?怎的此时想起的却是重剑,可见杨过放弃
木剑剑法(因“玄铁剑法”而如此称呼那剑法)
去练掌法当真是舍本逐末了,就好比一个曾经搞文学创作的人,人到中年突然说自己从头开始想研究数学,那自然是比不上一直专精一门学科的人的。
那神雕虽“神”,却始终是只是兽类,口不能言,它若能说话,指定要指责杨过的舍本逐末之举,杨过在十六年后反而变弱一点儿也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