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死刑犯回家过年,约好来年问斩,最后回来多少人?

2022-04-20   百晓生侃历史

原标题:李世民放390名死刑犯回家过年,约好来年问斩,最后回来多少人?

死刑,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刑罚之一,同时也是最为严厉的一种刑罚。在我国古代,死刑拥有多种类型,但大多都十分残忍,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凌迟、斩首等等。虽说对穷凶极恶的罪犯实施死刑能够对相类似的犯罪活动起到震慑的作用,但在推行“慎杀慎刑”的中国封建时期,对于死刑,也拥有特殊的人道关怀。

在汉代开始,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就开始实行录囚以及虑囚的制度,实际上就是对犯人进行二次审讯,来减少出现冤假错案的情况。甚至在一些时候,皇帝也会亲自到监狱中,对犯人进行重新审讯,这一行为也往往带有皇帝个人的色彩。在唐朝时期,李世民就曾在实行虑囚制度的过程中亲自释放了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年后再将他们问斩。最终,这些死囚回来了多少?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全国各地起义不断,隋朝政权已经呈现出瓦解之势,地方势力割据严重。眼看隋王朝即将灭亡,在李世民的建议之下,李渊决定在晋阳起事,是为晋阳起兵。在多员骁将的支持之下,李渊夺取了西河郡,自立为大将军,封李建成和李世民为左右大都督。

起义军一路拼杀,攻克长安。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渊称帝,是为唐高祖。而后,面对全国的纷争局面,李渊派遣李世民和李建成四处征战,消灭了各方割据势力,达到了全国的统一局面。

在李渊建立唐朝以及稳固政权的过程当中,次子李世民曾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朝中威望很高。而长子李建成也颇有才,辅佐高祖处理政务,稳定后方,支援前线作战,也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皇权的争夺,也让兄弟二人的矛盾逐渐加深,最后甚至兵戎相见。武德九年,李世民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射杀,是为玄武门之变。在此之后,李世民被册立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在显德殿登基。

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开启了唐王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政绩显赫。然而其诛杀手足,逼迫父亲退位的行为也成为了后世争议的话题。事实上,即使是在当时,李世民也背负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在重视伦理制度的古代封建时期,其即位的合法性也可能遭受质疑。

因此,李世民需要通过宣扬德政、与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与方法,来消除社会舆论的压力。在即位之后,李世民就曾大赦天下,给官员加官进爵,免除天下赋税徭役,甚至还将三千宫女放出皇宫,让其回家。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希望通过减少恶性刑事案件,稳定社会治安的方式,来达到治世的局面。所以李世民经常亲自巡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李世民就曾亲自在狱中审讯罪囚。这些囚犯,都是即将执行死刑的死囚。在狱中,李世民一一翻阅官员呈上的这些罪犯罪行的卷宗。在审阅的过程当中,李世民发现卷宗中的死囚竟有390名之多,而其中一些罪犯罪孽深重,行刑的方式也十分残酷。

这一状况让李世民心中犯难,自己夺取皇位,本就造成了不少的杀戮,如今天下既定,一时之间又要处死这么多人。这样一来,明显与如今的太平盛世的局面格格不入。因此,李世民心中有了怜悯之情

于是,李世民下令,让所有的囚犯归家,等过完年关,定好期限,来年再让他们自己返回京师伏法。在当时,李世民的这一想法,遭到了很多官员的反对。这些死囚犯,都是穷凶极恶之人,如今这么轻易的就放其归家,难免给社会治安造成压力。不仅如此,对于这些人,诚信或许一文不值,很难保证他们会如期归来。

但对于这些质疑,一向从谏如流的李世民没有任何动摇,而是执意放这些死囚归家。于是,390名死囚,带着对圣上的感恩和一丝的疑惑,就这样被释放。那么这些人,到最后又回来了多少呢?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死囚犯“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率,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在没有人监督和约束的情况之下,这些人竟然都主动按照约定,返回京师,没有一个人逃跑。

这让李世民非常高兴,于是将他们一一赦免。这一历史事件,也为后人所传颂,被认为是李世民德政的典范。白居易就曾歌颂到:“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事实上,放纵死囚归家,最后大赦天下,也是李世民为树立自己仁德形象的一种手段。而在这场“低风险,高回报”的“君子之约”中,这一手段显得格外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