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岁的农村老人告诉我:燕子的繁殖能力极强,而且农村人也从来不吃燕子,因此在20年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燕子窝,然而如今的燕子却变得十分稀少,有些地方更是濒临绝迹。
那么,燕子的繁殖能力究竟如何呢?它们的数量为何越来越少呢?
燕子的繁殖能力有多强
燕子古称玄鸟,是最亲近人类的鸟类,它们善于飞行,体长在13-18厘米左右,主要以蚊、蝇等害虫为食,平均一天可以吃掉500只害虫,是名副其实的益鸟。
作为候鸟,燕子在冬天来临之际,会成群结队地飞到南方过冬,直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从南方飞回来,在这里寻找配偶,生儿育女、繁衍生息。
燕子的繁殖能力极强,每年可以产卵两次,第一次产卵4-6枚,第二次产卵2-5枚,而且幼鸟的成长速度也很快,半个月就能出壳,20天就可以飞行。
此外,燕子还是一种十分勤劳的鸟,它们捕食能力极强,在哺育期的时候,一对燕子夫妇每天能捕食上千只害虫,这些害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幼鸟了,因此燕子的幼鸟成活率极高。
最重要的是,燕子与人类的关系很亲近,在农村更是福气的象征,因此很少有人会去伤害它们。
那么,燕子的数量为什么还会越来越少呢
近年来,人们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许多动物的数量都在增加,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燕子,种群数量却急剧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农村的老房子逐渐消失,导致燕子陷入“筑巢难”的困境
燕子喜欢在农村老房子的屋檐下筑巢,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农户都拆掉了老房子,建立更加高大的新房,使得能筑巢的老房子越来越少,导致燕子陷入“筑巢难”的困境。
而且新房的建筑材料,大部分都是光滑的水泥,泥巴很难粘上,这极大地增加了燕子筑巢的难度,而且有些新房还会贴上光滑的瓷砖,这让燕子即便筑好了巢,也会慢慢脱落。
不仅如此,新房油漆和装修材料的气味,也会对燕子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而且燕子筑巢的材料也越来越难找,使得燕子的筑巢成功率骤降,数量也大规模减少。
除此之外,现在的麻雀实在太多了,它们经常凭借身体优势,抢夺燕子为数不多的巢穴,使得燕子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2.燕子的食物大量减少,导致生存困难
无论什么动物,想要生存必须要有充足的食物,否则只能灭亡,因为食物是繁殖的基础,也是决定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而燕子作为益鸟,一般都以农田、树林的害虫为食,但随着农业化的发展,害虫的数量大大减少。
因为现在很多农村都种起了经济作物,而且纷纷采用了大棚栽培,并且大量地使用农药和除草剂,这样虽然能杀死害虫,但也对燕子的觅食产生了极大的限制,导致燕子捕食越来越困难。
而且,燕子一旦吃了有毒的昆虫,其毒素就会在体内累积,时间一长,就会对燕子的身体和繁殖造成极大伤害,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生命。
所以这片区域内的燕子,只能迁徙出去,否则就会影响种族繁衍,严重的还会导致区域性的灭绝,因此燕子的数量才会逐渐变少。
3.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导致燕子失去了庇护
燕子之所以在人类的屋檐下筑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得到人类的庇护,因为有人类的地方,其他动物都不敢贸然入侵,这样燕子才能安心繁衍后代,抚育幼鸟。
而且以苍蝇、蚊子为食的燕子,还能帮助人类消灭这些害虫,所以人类一般不会讨厌燕子,反而会认为燕子是一种福气的象征,对它们喜爱有加,在某种程度上还提高了对燕子的庇护。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人都前往了城市生活,平时很少回老家,导致农村的房屋大多数都空无一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有点人气。
而这样的房子是无法对燕子提供庇护的,因此燕子也就不会过来筑巢了,毕竟空荡荡的房子和野外并没有太大区别,而无法筑巢的燕子,自然也无法繁衍后代,导致现在的燕子越来越少见。
4.燕子在迁徙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死亡
燕子是一种远距离迁徙性候鸟,它们每年都要进行上千里的迁徙,而迁徙则是燕子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因为在迁徙中,一些年老的、生病的燕子都会被天敌吃掉,导致燕子的数量无法增加。
比如美国的仓燕,它们每年都会飞往阿根廷越冬,这么长的距离,会导致一大批仓燕被天敌捕食,也会有很多仓燕因力竭而死于途中,让种群出现大规模折损。
我国的燕子也是如此,它们也有南飞越冬的习性,只不过这里的南飞,指的是飞往东南亚或者非洲等地区,只有等到明年春暖花开,它们才会飞回来,繁衍后代。
在此期间,这些燕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而且有些非洲人还有吃燕子的习惯,比如尼日利亚,当地人特别喜欢食用燕子,虽然燕子没什么肉,但对他们来说依旧是一道美味。
5.水域污染,导致燕子生病或者死亡
水是生命之源,水源一旦为污染,就会给动物带来严重伤害,甚至灭顶之灾,虽然燕子不是水生动物,但燕子经常前往水边衔泥筑巢,因此水域一旦被污染,燕子的身体一定会受到影响。
因为水域被污染后,周边的泥土也会带有毒性,而喜欢用嘴巴衔泥筑巢的燕子,自然会把毒素吞食到肚子里,而且燕子筑巢还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所以毒性会越聚越多,直至蔓延全身。
不仅如此,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也导致各种化学元素进入水田,这对经常在农田捕食的燕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因为有毒的水资源会威胁燕子生命,导致燕子数量锐减。
不过幸运的是,现在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对环境保护也很积极、主动,因此农药排放得到一定的治理,水源也被慢慢地净化,对动物的影响也逐渐变小。
6.很多年轻人对燕子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很多都远离农村,更不用说种田了,因此不像老一辈那样,对燕子抱有特殊的情感,甚至有些怕脏的人无法忍受燕子的粪便,便主动破坏严重的巢穴,并对其进行驱赶。
而且,现代社会的人内心也越来越浮躁,听到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会感到特别吵,便开始驱赶燕子,甚至对燕子进行攻击,所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燕子的数量都在急剧减少。
最重要的是,有些人缺乏对燕子的保护意识,认为它们不是濒危动物,不必放在心上,也不值得过分关注,导致燕子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
可以说,虽然我们不吃燕子,但燕子却因我们而变少,所以应当提高对燕子的保护意识,给予它们一分温情,这样才能够避免它们成为濒危物种。
天敌的存在,也是燕子数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燕子数量下降,并不全是人类的原因,因为燕子在野外有很多天敌,虽然燕子有人的庇护,但它们的战斗力实在太差,一旦碰到天敌必死无疑。
1.流浪猫
野化的流浪猫堪称是燕子最大的杀手,因为在多雨的季节,燕子往往选择低空飞行,这就给了它们可乘之机,毕竟流浪猫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捕食燕子等鸟类是补充能量的好办法。
比如,流浪猫泛滥成灾的澳大利亚,每年都会有100多万只鸟类被捕食,甚至还导致很多种鸟类濒临灭绝,对生态环境的的破坏极其严重,令当地人头疼不已。
2.小型隼类
小型隼类在全世界都有分布,比如红腿小隼和白腿小隼,它们的体长只有10-20厘米,跟燕子差不多,但它们的战斗力可不是燕子能够媲美的。
小型隼类的颜色很浅,有利于猎捕中的隐蔽,而且它们的喙和爪非常锋利,可以轻易撕开燕子的皮肤,它们的视力也极其敏锐,可以在很远的距离外发现猎物,并依靠飞快的速度,发动致命攻击。
3.麻雀
麻雀虽然不会像流浪猫和小型隼类那样捕食燕子,但它们也严重影响了燕子的生存,因为麻雀的筑巢能力很差,所以便经常占领燕子的“家园”,很多时候,燕子刚刚搭好巢穴,就被麻雀占为己有了。
甚至有时候,麻雀还会偷偷把燕子的幼崽摔在地上,这对燕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但以燕子的战斗力,在地面上根本不是麻雀的对手,只能忍气吞声。
总之:
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强,每年最多可以孵化出10多只幼崽,但燕子的生存能力并不是很强,一旦离开了人类的庇护,是很难生存下去的,而且燕子的天敌也有很多,所以它们的种群数量一直无法增加。
那么,你对燕子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