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古有“诗仙”李白酒后才思泉涌,后有武松借酒打虎成英雄,但英雄也是人,千杯不倒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谁又能相信,历史上有一个人能连续喝酒三天三夜却面不改色?
这个人就是明朝永乐年间的状元曾棨(qǐ)。常言道“穷则思变”,曾棨从小家境贫寒,又不受家父重视,年幼时便包揽家中农活,即使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仍不放弃读书,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永乐二年一手摘下状元桂冠,改变了穷苦出身的命运。他作文如泉涌,曾连续答两万字却不打草稿,每当明成祖在朝堂上向重臣询策时,皆能对答如流,同僚都视其为怪人,但明成祖惜才,命其编纂《永乐大典》。
当时正是明朝最鼎盛之时,每年都有很多藩属国定期派使者前来朝贡,有一次,来了一个号称外国使者,他自认为曾棨还有另外一个称号叫做“酒状元”酒量能够证明一个民族强悍与否,此次前来也是想探一探明朝廷的虚实。便对负责接待的大臣说:我唯一的爱好就是喝酒,无奈却从未遇到过对手,不知是否能在明朝碰到和自己一决高下之人?成祖听说,便命重臣推举出一人前去应对,谁知满朝只有一个下级武士敢应战。还有一次,英国公张辅想测试一下曾棨的大酒量到底是不是真如传说中的那样。他先是用双手一前一后大概量了一下曾棨的腹部,再根据这个宽度做出一只差不多大小的木桶,然后将它放在厅堂后面,过了几日便邀请曾棨到家中做客。曾棨每喝一口,他就往桶中倒入多少酒,一天后,桶里的酒早已装满,又换了一桶,结果又溢了出来。只见曾棨仍谈笑风生,宛如从未发生过,回到自己家后又设家宴犒劳仆人们,最后仆人们倒了一片,他才去休息。不得不说曾棨真是名副其实的“酒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