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与伦比的细节,难以形容的震撼:韦布公布首批所有全彩照片

2022-07-13   星空天文

原标题:无与伦比的细节,难以形容的震撼:韦布公布首批所有全彩照片

北京时间7月12日22:30,NASA发布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批全彩照片中的另外4张。

船底座大星云内的一道“悬崖”。NASA / ESA / CSA / STScI

船底座大星云内的“悬崖”

这道月光下的悬崖(把手机逆时针转90度看),实际上远在7600光年外的船底座大星云内,是星云内一处名叫NGC 3324的产星区的气体空腔的边缘。照片是韦布望远镜用近红外相机拍摄的,因此我们能够穿透尘埃的遮挡,看到大量此前无法看到的恒星诞生景象。

NGC 3324内的空腔是受大质量炽热年轻恒星产生的强烈紫外线和星风侵蚀形成的,这些恒星位于右侧一个巨大的气泡中心,但并不在画面中。

系外行星WASP-96 b的大气光谱。 NASA / ESA / CSA / STScI

系外行星WASP-96 b的光谱

韦布对太阳系外的气体巨行星WASP-96 b的大气层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需要等待行星从恒星前方掠过时才能进行,星光在穿越行星的大气层的过程中,会在光谱中留下吸收线,而通过分析这些吸收线,科学家可以知道这颗行星的大气层中有些什么。

布获得了迄今为止最为详细的系外行星大气光谱。初步分析结果显示,WASP-96 b的大气中有水蒸汽、有云,可能也有雾霾。WASP-96 b的大气温度大约是725摄氏度。

WASP-96 b是一颗围绕类日行星运行的气体巨行星,距地球1150光年,位于凤凰座。行星距离主星极近,不足地日距离1/20,公转周期不到3.5个地球日。主星则比太阳略为衰老,但体积、质量、温度和颜色都差不多。

南环状星云的近红外(上)和中红外(下) 影像。 NASA / ESA / CSA / STScI

南环状星云的近红外和中红外影像

南环状星云是由白矮星制造出来的行星状星云。白矮星是类日恒星死后的残骸,其自身已经停止了核聚变,且把气体外壳抛出到了宇宙空间中。这个被抛出的外壳,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星云。

上方的照片是韦布在近红外波段上拍摄的,下方是在中红外波段上拍摄的。我们可以看到星云正中其实有两颗星,一颗略暗,是已经死亡的白矮星,而另一颗伴星尚未步入垂死阶段。但它近距离围绕白矮星运行,也会影响白矮星的演化。白矮星在其抛出外壳的过程中,会周期性地膨胀和收缩。于是物质在这个过程中被抛向了各个方向,这也是星云拥有对称形态的原因。

受白矮星强辐射的影响,星云内部的气体温度较高。它在近红外照片中是蓝色的,而在中红外照片中是红色的。星云外围因为同时受到两颗恒星辐射的影响,在近红外照片中呈现为橙色,在中红外照片中呈现为蓝色。

两张照片的视觉效果差异很大,因为它们是在不同波段上拍摄的。但它们都清晰地展现了星云外围的环状物质带。近红外照片的分辨率要比中红外照片高,因为近红外波段的波长小于中红外波段。而对于成像而言,波长越短就越清晰。

“史蒂芬五重奏”星系群。 NASA / ESA / CSA / STScI

“史蒂芬五重奏”星系群

这张“史蒂芬五重奏”星系群的照片是韦布到目前为止拍摄的最大的照片,它涵盖了天空中大约相当于五分之一个满月直径的区域。照片的总像素值达到了1.5亿,并由1000个独立影像文件拼合而成。

凭借韦布强大的红外成像能力和极高的解析力,我们看到了这个星系群中许多此前从未见过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星系中至少有数百万个年轻的星团和星暴区,而星系之间的引力互动,也使得很多气体尘埃和恒星被拽出星系,形成了一条条长尾。韦布还在其中一个星系NGC 7318B内拍到了一道巨大的冲击波。

“史蒂芬五重奏”中其实只有4个星系处于引力互动的过程中,最左侧的NGC 7320与其余4个没有联系,它和地球的距离只有4000万光年,而其余四个距离地球有2.9亿光年。

听起来十分遥远,但相对而言背景上那些更为遥远的星系,它们还算是近的。那些背景星系距离我们至少有几十亿光年。

“史蒂芬五重奏”是科学家研究星系演化的天然实验室。星系中的四个正处于融合过程中,通过观察这样的融合,科学家可以了解星系融合会对星系内部产生什么样的冲击。这五个星系最上方的那个——NGC 7319有一个“活跃星系核”,表明其中心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正在吞噬物质。而令人吃惊的是,韦布竟然还解析出了最左侧那个星系——NGC 7320内的许多单一恒星。

参考

Webb’s First Images Gallery

https://webbtelescope.org/news/first-images/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