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县城市社区服务中心:以“五心”解锁小区治理的“幸福密码”

2023-07-14     延安发布

原标题:洛川县城市社区服务中心:以“五心”解锁小区治理的“幸福密码”

近年来,洛川县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党委积极探索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创新“五心”工作法,打造“和·家园”服务品牌,实现服务“零”距离,不断提高城市小区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党建联心 夯实工作基础

围绕“居民群众得实惠、驻区单位得便利、社区工作得支持”的目标,整合社区内外多家企事业单位成立党建联盟,建立“党建共融、资源共享、服务共做、区域共治、事务共商”联建机制,采取集中式、自发式、订单式、组团式的形式,建立居家养老、职业发展、心理疏导等优质服务项目。依托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运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服务群众机制,围绕落实城市社区需解决的难点问题,由社区进行前期征询、收集并进行分级分类办理,对社区层面能解决的由社区协调现场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社区“吹哨”、县级领导协调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相关部门“报到”参加会议,实现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合力研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形成阵地“联合”、组织“联片”、资源“联调”的城市党建新格局。在疫情、防汛期间协调县级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合力解决居民反映的热难点问题27项。

机制顺心 细化社区服务

构建“三长”联动机制。将全县134个小区细化设置一级网格106个,二级网格248个,三级网格426个,并设立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充分发挥“三长”在基层治理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协助社区工作者开展防疫政策宣传、帮居家隔离人员跑腿代办等工作,筑起全民抗疫长城;协助社区工作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上报,提升社区平安建设工作水平;特别是在小区矛盾纠纷化解中发挥特长,用接地气的方式开展身边群众工作,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邻里关系和谐稳定。落实“四单”服务机制。利用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认领任务制度,结合在职党员从事职业、兴趣爱好、技能特长、个人意愿和社区需求,为全县2722名在职党员设岗定责,形成“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爱心存单”的工作机制,增强在职党员支持、配合、参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消除基层社区治理与服务的“空白地带”。

自治安心 引导共商共治

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居民自治,全面推行“1+1211”小区治理模式(“1”指小区党支部,“1”指以人民为中心,“2”指小区业主代表大会和业主大会,“1、1”分别是指业委会和监委会),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为抓手,全力打造示范社区、小区。各小区党支部从社区居民的所思、所需、所盼着手,督促业委会和物业每季度定期召开1—2次会议集中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小区路不平、水不畅、灯不亮、环境脏乱差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热难点问题,达到共同管理事务、参与决策决定的效果,引领居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形成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构架。目前,共创建文明示范社区(小区)5个,办理群众热难点问题53件。

服务贴心 根植为民情怀

积极整合辖区内外资源,与辖区驻社区单位、医院、学校、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进行有效衔接,通过专业服务、志愿服务、集中服务、上门服务、网格服务相结合的五种服务,针对不同群体科学设置社区服务功能。针对高龄、空巢、孤寡等特殊人群,设置代办、送餐、助医、夕阳红餐厅等居家养老服务功能;针对在职人群,设置家政服务、就业指导、法律咨询等服务功能;针对青少年,设置心理疏导、课后托管、课业辅导等服务功能;针对困难弱势群体,设置帮扶救助、医疗康复、法律援助等服务功能。设立综合办事服务窗口,服务人员做到业务“一口清”和“一岗通办”;节假日社区活动室全天开放,方便社区居民办事等等,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用情、用力、用心扮演好居民“贴心人”的角色。

文化悦心 凝聚发展合力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平台,以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以7支社区“金苹果”志愿服务分队为主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每月至少开展1次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借助社区道德大讲堂和文化活动阵地,成立文体民间社会组织,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广场舞、健身操培训等主题活动,为居民打造休闲娱乐、心理健康、互动交流的新阵地;大力开展争创文明小区、文明楼栋、文明家庭等多种形式的示范评选活动,挖掘、推出居民身边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建设。

来源:延安党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dd4979f2c59c3bfdde2cfcf40af9f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