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回顾:中国男篮输给波兰的教训与周琦的角色

2024-09-04   低头见月光

在2019年的今天,中国男篮在世界杯小组赛中以76-79不敌波兰,最终无缘晋级。这场失利让周琦承受了巨大的网络暴力。那么,五年以后,再回首这场比赛,我们又能得出哪些新的启示呢?

首先,中国男篮明显被高估。此前在亚洲杯和亚运会上取得的佳绩,使得球队对自身实力产生了过于乐观的预期。然而,随着大赛的进行,中国队的真实水平显露无遗。

在整届赛事中,表现稳定的只有35岁的易建联。他五场比赛场均17.8分、7.8个篮板,不仅是球队的得分和篮板王。相比之下,周琦在刚刚从NBA归来后,却打得犹如初出茅庐的菜鸟,五场仅交出9分7.6篮板的成绩。当易建联下场时,周琦则显得毫无头绪。他更适合担任蓝领角色,而缺乏细腻的技术。

实际上,周琦早已渴望过上辉煌的生活,否则他不会在NBA仅待两年便选择归国。他可能认为NBA的竞争过于激烈,但似乎忽略了休斯敦火箭队整体实力的强悍。如果他选择加盟一支弱队,拼搏的机会将更多。然而,他却轻言放弃,失去了姚明为他争取来的珍贵机会。

易建联早就对队伍的潜在危机发出了警告。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他曾在采访中抱怨缺乏能够传球的后卫。而在2019年世界杯上,赵继伟、郭艾伦、赵睿和方硕等后卫的表现相当平庸,分别场均得分仅在4到8分之间。众人都将矛头指向周琦的失误,仿佛这些后卫的低迷表现被视而不见。

此次失利之际,李楠指导也遭遇了沉重的舆论压力,他的“牛角钻石”战术成为嘲讽的话柄。然而,我们或许未曾真正理解李楠的困境,他只能执掌战术,而无法替代球员亲自上阵。本届世界杯,中国男篮的三分命中率仅为26.2%,罚球命中率甚至跌至64.8%。李楠在球员年代以投射精准著称,然而面对队员们的基本功不扎实,他亦感到束手无策。

从这届赛事看,中国男篮的衰落已然开启,他们错失了东京奥运会的门票。随之而来的是日本男篮的崛起以及中国男篮在归化外援上的错误决策。到了2024年,中国男篮不仅难以称霸亚洲,连挑战日本都成了奢望,对手中有多位NBA级别的球员,而中国球员却恐成“窝里横”的代名词。

五年后的今天,再回望中国男篮的这次失利,依然令人痛心。他们错过了最佳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除非迎来东风,否则短期内中国男篮无法重返亚洲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