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常州拟对“公筷使用”立法,未按规定配备公筷或将面临处罚

2022-05-26     中国食品安全网

原标题:宁波、常州拟对“公筷使用”立法,未按规定配备公筷或将面临处罚

在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将旧版的六条“核心推荐”改为八条“膳食准则”,其中新增了公筷分餐,杜绝浪费等内容。倡导使用公筷公勺,既是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又能预防食源性疾病传播,是关爱自己和尊重他人的文明体现。

为了促进公筷使用,提升餐桌文明素养,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将《宁波市公筷使用规定》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拟提请6月下旬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5月10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倡议使用公筷公勺的决定》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启动常州市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立法。而《中国食品安全网》通过梳理发现,此前全国多地发布倡议书,呼吁市民和餐饮机构使用“公筷公勺”。

迄今为止,专门针对公筷使用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比较鲜见,此次宁波、常州拟对公筷使用立法,具有示范意义,或将推动公共餐饮场所的公筷使用,推动文明用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宁波、常州拟为公筷使用进行专门地方立法

为了促进公筷使用,提升餐桌文明素养,弘扬健康生活风尚,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将《宁波市公筷使用规定》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拟提请6月下旬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宁波市公筷使用规定(草案)》明确,公筷是指具有公用功能、用于分取菜点的筷子以及其他有相同功能的餐具。在餐饮服务场所,两人以上同桌合餐时应使用公筷,倡导在家庭等其他场所用餐时使用。

餐饮服务场所指提供餐饮服务的饭店、宾馆、单位食堂和小餐饮店,服务提供者应为同桌合餐者每人或者每菜配备公筷。公筷应具备明显标识,餐饮服务提供者配备的公筷应在颜色上区别于其他筷子,并标注“公筷”,并在醒目位置设公筷使用提示。

《规定(草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劝告,并可以向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进行投诉、举报。违反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配备公筷的,由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将相关信息依法纳入行业信用体系。

5月10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的决定》起草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启动常州市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立法。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九云表示,倡导使用公筷公勺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是一个社会影响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立法项目,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进行立法,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期待。

上海、北京等地要求餐饮企业配备公筷公勺

商务部于2021年发布了《餐饮服务单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技术指南》,对使用公筷公勺提出要求,对于合餐顾客,餐饮服务单位应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务。

《中国食品安全网》通过梳理发现,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先后发出倡议,号召人们在围桌合食之际使用公筷公勺,倡导分餐而食,做“公筷分餐”的先行者。

5月16日,漯河市城市管理局向市民和餐饮单位发布“使用公筷公勺 文明健康用餐”倡议书,号召大家自觉、规范使用公筷公勺,做文明餐桌的践行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0年6月,《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其中针对公筷发起了倡议性规范:提倡用餐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餐饮服务企业应当配备公筷公勺,有条件的应当推行分餐制,引导消费者文明健康就餐。今年4月19日,首都文明办联合市商务局等部门,在首都粮食博物馆举办“文明餐桌光盘行动”主题宣传引导活动,再次倡议使用公筷公勺坚守餐桌礼仪。

2020年11月,《上海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实施,按照《条例》要求,将公筷公勺、分餐制等文明健康生活习惯纳入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中,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应当提供公筷公勺服务,餐饮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组织应当制定分餐制服务规范,并推动餐饮服务单位落实要求。今年2月,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等4部门联合向全体市民发布使用公筷公勺倡议书:聚餐时,请一定不要忘记为每一道菜加公筷或公勺。

2020年6月,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成都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制定了《成都市餐饮业公筷公勺使用规范》,要求餐饮服务单位应100%配备并提供公筷公勺。去年9月,成都餐饮同业公会再次发出倡议,号召市民践行文明餐桌,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倡导各餐饮单位要主动为消费者提供公筷、公勺,并做到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

做“公筷行动”文明餐桌礼仪的践行者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家的公共卫生意识普遍提高,推广使用公筷已具备广泛社会共识,国家有关部门也发出了使用公筷倡议文件。各地餐饮行业协会纷纷号召餐饮企业,积极参与公筷使用推广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各地除大力推行分餐制、倡议使用公筷外,有的还将使用公筷纳入地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条例,并通过制定公筷使用与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引导人们自觉使用公筷,破除用餐陋习。

此次,宁波市拟以立法的形式将“公筷使用规定”升格为地方性法规,不仅将有力促进公共餐饮场所的公筷使用,甚至还将影响和带动家庭用餐习惯的根本性改变

《宁波市公筷使用规定(草案)》明确,餐饮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配备公筷的,由商务等行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并将相关信息依法纳入行业信用体系。通过明确罚则,强化立法,能倒逼餐饮服务场所将公筷变成“标配”,有助于守好食品安全底线。对公筷使用立法,能让人们意识到使用公筷不仅仅只是公德问题,还是个严肃的法律问题。

安全用餐非小事,一筷一勺见文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良好习惯,做“公筷行动”文明餐桌礼仪的践行者、推动者,引导新风尚,行文明餐桌礼。

延伸阅读

什么是公筷公勺?

公筷公勺是指两人以上同桌共餐者就餐时为方便分餐而摆放的公用筷子、勺子的统称,专用于从公用餐饮器具中夹取菜肴放到个人使用的餐饮器具中。

公筷公勺架是指专用于放置公筷公勺的支撑物。

如何使用公筷公勺?

在家吃饭时

固定餐具:每个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践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

公勺公筷:不能分餐,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

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好习惯。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避免口对口喂食、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

餐馆就餐时

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使用餐馆的餐具,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d1fd9a19c161c5459e47d6c3931b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