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债玩得好,世界霸权手中有
美国国债,简称美债。美元这张纸,就建立在美债基础之上。
美国玩国债都是从英国那儿学来的,英国靠国家公债玩成了霸主。
英国政府用国家信用作担保,有借必还,保证了英国公债的信誉,把公债制度变成了一只“奶牛”。
而这只“奶牛”的奶,一挤就是三百年,支持了英国所有重大战略和对外扩张。
与英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国,当时法国由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法国从未建立起成熟的国债制度。
原因很简单,法国王用王权肆意践踏公民权利,对民众丝毫不讲信用,随意赖账,完全摧毁了法国国债的基础。
所以,法国筹款手段主要靠收税,竭泽而渔地收税。
法国在世界范围内与英国争霸,争夺欧陆霸权、印度殖民独霸权、美洲殖民地。
法国为支撑争霸战争,只能靠向国内民众不断征税,造成民不聊生,民怨沸腾。
英国却通过发行公债筹集战争资金,不仅面向国内,还向欧洲发债。
当时整个欧洲流通的各国公债总额达380-400亿法郎,其中3/4是英国发行的。
而法国也发行公债,但由于信用不好,数额仅有40亿法朗,只占1/10。
这相当于英国人借了全欧洲的钱来打法国,太阳王再强,也只有失败这条路。
结果是印度被英国独占,美洲被英国夺取,欧陆霸权也摇摇欲坠。
1763年英国打败法国赢得“七年战争”,殖民地加拿大归了英国。
但英政府之前为筹措军费发行的公债,需要还本付息。获得加拿大的战争收益一时半会还变现不了,英国人只能向北美殖民地狂征税,结果引发北美独立战争。
帮助英国打赢了英法七年战争,横扫了广袤的印度,掀翻了一代枭雄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打趴了大清帝国。
最终击败所有竞争者,在19世纪殖民了全球最富饶的3350万平方公里,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英国依托国家公债制度,建立了一个完美的正循环:
发行国债;借得资金;投入到对外扩张或掠夺;获得战争红利;部分红利归还国债;国债信用上升;发行新国债。
整个循环运转的基础是,战争红利必须大于借债成本。
若红利不能覆盖借债成本,国债信用下降,轻则政府再也借不到钱或以很高成本借钱,影响对外扩张再投入;重则信用崩溃,政府垮台。
美国人把英国老祖宗这个循环玩得更大,发美债,借全世界的钱。
美国人只要确保两点:
1. 让全世界相信:只需要投资美国,即可获得丰厚回报。所以,美国股市只能向上走,不能下跌。期间或有下跌,但必须快速拉回继续向上。
2. 确保每一次扩张或战争红利,能轻松覆盖借债成本。
从19世纪末美国人对外扩张开始,遵循的准则就是:低成本低风险高收益,只挑软柿子捏。
整个20世纪,美国人都干得不错,大部分对外扩张都获得丰厚回报,只有两次例外。
一次是50年代朝鲜战争和60年代越南战争,特别是越南战争,美国的战争红利远不足以覆盖借债成本。
为了应付庞大的战争开支,美国不断超发美元,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元与黄金脱钩。
但美国人找到石油与美元挂钩,用石油支撑美元信用,这个循环又运转起来了。
2021年9月美国布朗大学战争成本研究小组,发布报告称:
长达20年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烧掉8万亿美元。美国人之所以没有感觉到战争的成本,因为维持战争的资金来源是债务,而非税收。
报告指出:美国政府通过发债,借贷数万亿美元来负担战争支出,只有军工石油等少数利益集团获利,加剧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
这两场战争的红利,远远不能覆盖成本。
目前美国债台高筑,911时美国债务为5.7万亿美元,2021年已达26万亿。2021年12月美联储宣布:预计2022年加息3次。
现在搬小板凳坐着看,2022年美国加息能否收割到足够的美元,来填补债务的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