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2024-01-18   新闻晨报

原标题:区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区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杨浦不断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1月16日,出席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的委员们针对区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开展分组讨论。

委员们对过去一年杨浦在多个领域取得的喜人成绩表示充分肯定。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委员们纷纷表示,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2024年,重振杨浦“一股劲”,要坚定不移把人民城市理念书写在杨浦大地上,把改革创新基因注入到“四高城区”建设实践中。

进一步激活“第一动力”

“杨浦科创带”全域创新

创新发展再出发,杨浦着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智能+”“互联网+”为基础支撑、三大千亿集群和四大新兴领域为发展重点的“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杨浦构建‘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巨大的。”庄峻斐委员建议,对于人才,一靠“引”,二靠“留”——“引”,要出台产业人才支持专项政策,依托杨浦“百年大学”优势,广泛吸纳海内外人才精英;“留”,则“不拼重金拼环境”,在安居、子女就学、文化氛围、住宿餐饮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构建优质的发展生态。

创新,在杨浦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占据核心地位。建设“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就需要“更好释放高校创新策源能力”。吴志根委员表示,杨浦高校师资力量突出、科研实力强大,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面临资金、市场、渠道等方面的难题。未来,杨浦要当好服务高校科技创新的“后勤部长”和“战略合伙人”,依托创新载体建设,探索创新应用模式,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让杨浦成为一个创新应用的大基地,把好的东西‘用’起来,真真切切推进经济发展。”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势在必行。陆斌委员认为,杨浦要坚持做好企业“服务员”,有效培育一批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并支持其成为体现经济活力、创新能力的“骨干力量”。同时,要加强产业规划,形成上下游完备的产业体系,充分调动现有的存量资源,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进一步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2023年,杨浦发布区优化营商环境6.0版160条具体举措。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在2024年迈上新征程。唐健委员提出,杨浦要坚持“三区联动、三城融合”,加强与高校、企业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将他们的诉求放在心上、落在实处,真正当好双方的“服务管家”。

软硬“双轨发力”

万家灯火将愈发璀璨

新年的第二个工作日,“人民城市新实践、创新发展再出发”2024年杨浦区重大项目签约暨重大工程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涉及投资金额大、覆盖面广,总投资额超400亿元。机器轰鸣、焊花四溅中,道路将实现拓宽延伸、设施将不断新增、社区将发生蜕变,城市更新的华彩乐章持续奏响。

马军委员建议,城市更新,要注重硬件、软件“双轨发力”,一方面持续完善旧住房成套改造机制,在形成精准有效政策组合的前提下,做好政策宣传与群众工作,促进改造工作高标准、高质量落地。另一方面,杨浦要积极探索可持续性城市更新的长效机制,综合考虑政治账、民生账、经济账,既要创新引入金融资金,又要高效盘活存量资源、加强低效用地转型升级,以可持续性城市更新为抓手,促进城市能力的进一步跃升。

更高品质的城区环境“酝酿”着更高品质的生活。纪占彩委员在“社会保障”四个字上“划重点”。2024年,杨浦将以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推动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彰显新成色。“就以婚姻登记服务为例,我们可以围绕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布局爱情产业、甜蜜事业,助力缔造更多幸福婚姻家庭,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023年,杨浦法治政府夯实基础,积极探索基层法治观察点、人民建议征集点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三点融合”,同步发挥法治专员的专业优势,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物业选聘等社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沈岱青委员看来,杨浦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居民群众满意。“期待未来,看到政府部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成功创建国家首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YOUNG剧场焕新升级;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世界技能博物馆、笔墨宫坊、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开放运营……2023年,杨浦文化领域结出了累累硕果。张庭赫委员表示:“这些文化建设的成果,是杨浦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让文化与城市治理、创新创业等融会贯通,用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硬实力’。”

来源:上海杨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