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巴雷特逊色,用大炮后坐原理的猎豹狙击枪,匈牙利的重器

2022-08-08     小解说娱乐

原标题:不比巴雷特逊色,用大炮后坐原理的猎豹狙击枪,匈牙利的重器

猎豹反器材狙击枪(也被译为杰帕德狙击枪)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由匈牙利研发的装备,虽然它的名声远不如巴雷特等装备响亮,装备数量也十分有限,但是它的整个家族却一点也不逊色,最新型号甚至带有一点未来科幻感。

上世纪80年代是反器材狙击枪崛起的时代,说到底它就是对二战时期的反坦克步枪的升级型号。当时匈牙利需要一种类似装备,用来反轻型装甲、摧毁爆炸物等用途,于是杰帕德公司展开了相关技术的研究。

军方对这种新式装备要求挺高的,要求它的后座力不能大于苏式的SVD狙击步枪,精度和射程又必须提升,重量不超过16千克,长度不超过1.5米。经过初步的设计,公司定型了单发射击和半自动两种结构型号。

不管是单发还是半自动模式,都采用了大炮的管退式后座,发射12.7毫米口径子弹。1987年12月,公司展开了相关的测试工作,在发射B-32型穿甲燃烧弹的时候,在100米处能够击穿20毫米厚钢板,600米处则能击穿17毫米厚钢板,同时600米处也能击穿200毫米厚的混凝土墙。

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可靠的,达到了实战需求,不过测试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为了能让弹药有足够的加速,枪管长度达到了1.1米,整枪长度约1.6米,超过了军队的要求;其次没有枪口制退器的情况下,枪管后座行程太长,过大的运动会导致子弹头在还没有出枪口的时候,枪管上扬影响精度;另外枪支重量也不轻,无法像传统狙击步枪一样持握。

经过重新修改,压缩了复进簧,使后座行程降低到约100毫米,精度得到了保证;枪托改为可收缩的直枪托,长度也符合了需求;安装了枪口制退器进一步降低了后座力;枪支可以直接安装在PKM机枪的三脚架上,增加射击平稳性。

率先推出的型号式1988年的“猎豹”1型,它为单发型号;第二个月,可以安装5发弹匣的半自动型号问世,;2个月后“猎豹”3型问世,这是“猎豹”1的改进型,带有双脚架和高倍光学瞄准镜。

经过多轮的测试,1990年2月正式定型了“猎豹”M1型。这是一种单发结构的反器材狙击枪,它主要是在“猎豹”3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没有传统的枪栓,而是整合到了握把上,通过向右上方旋转握把90°,再向后拉,就能排出空弹壳重新上弹,准备好下一轮射击。另外枪的瞄准具、制退器、机匣等也稍有改进。

同年晚一点定型的还有“猎豹”M1A1,这款枪改为14.5毫米口径,重量增加到21千克,但是打击威力也提升更高。

这两款枪的射击精度都不错,据称M1在测试的时候,连续5发子弹射击,在1200米处散布在半径25厘米内,虽然比起世界先进水平有所差距,但作为反器材武器已经足够了,匈牙利很快购买了25支,用来处理可疑的爆炸物等。而M1A1则在1800米处用3发子弹击毁了一个静止的直升机靶子,并在1200米处准确命中人形靶。

单发版本的发展顺利,半自动版本也没有闲着,以“猎豹”2为基础定型的“猎豹”M2采用了无托结构,这样能够缩短长度,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弹匣位于握把的左边,关于弹匣容弹量,一些文章现实有5、10发两种,但是个别文章称有20发,个人认为这是不真实的,要知道20发12.7毫米弹药会严重影响枪械重心,对于需要精确射击的反器材狙击枪来说并不是好事。

再往后杰帕德公司又陆续拿出了M3、M4、M5系列,性能都大同小异,能够通过更换部件在12.7毫米口径和14.5毫米口径之间转换。

最新的型号是M6,这款枪仍然采用了无托结构,弹匣紧贴握把后方,有一个双脚架,枪管长度由1125毫米下降到730毫米,是一款紧凑的大威力反器材狙击枪,整体性能与紧凑型的巴雷特不相上下,但是转换成14.5毫米口径后,威力明显上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c295fe6dd52deca748fdf6c385ae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