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报道 杨张 7月9日,G20外长会结束之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晤,会晤持续了5个多小时。
会后,双方都用若干积极的词汇评价了这次会晤。
中国外交部声明中写道:双方都认为,此次对话是实质性的,也具有建设性,有助于增进彼此相互了解,减少误解误判,并为两国未来高层交往积累了条件。布林肯谈及此次会晤也用到了“实质性的、坦诚的和有建设性的”等词汇。
观察者网注意到,给中美关系加装“护栏”已经成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方的高频词汇,这次会晤也不例外。而中方的回应也很明确: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就是两国最可靠的“防护”。
“过去一般是美国给中国提要求,去年给舍曼的那两份清单是中方第一次给美国开清单,之前中国从没开过,”沈丁立称,这反映出中国对美外交风格的变化,中国开始用美国习惯使用的方式同美国打交道。
观察者网注意到,最近一个月来,中美军事、外交、经济领域的高级官员互动之频繁,是拜登当政之后未曾有过的,1个月5次。
6月10日,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香会”举行会谈。
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卢森堡会晤。
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财政部长耶伦举行视频通话。
7月7日,中央军委委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应约与美军参联会主席米莱进行视频通话。
7月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会后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晤。
其中,3次为面对面会晤,2次为视频通话,且这两次线上通话中方均是“应约”。
有评论认为,首先,中美高级别官员如此频繁地互动十分罕见;其次在正式会晤开始前,布林肯对记者表示“希望这次会晤具有建设性”,外界认为这表明美方对同中方沟通的需求正在增加;第三,中方的警告前所未有的严厉,王毅外长提醒布林肯:按照目前的趋势,美国对华政策是一条走不出去的死胡同,意味着双方已经接近“摊牌”的地步;
第四,中方也认为会晤具有建设性,证明美方作出了一些积极回应;第五,有外媒披露这次会晤持续了五个小时,这个时长也是非常罕见的,双方也确实经过了充分的沟通;第六,中方提醒美方“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才是中美关系最可靠的护栏”,这就是提醒美方掏空“三个联合公报”的内涵后果非常严重;第七就是中方提出了“三反一正”的四份清单,前两份是之前美国副国务卿舍曼访问天津时中方提出的,后两份是中方在巴厘岛新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