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1939年希特勒发兵入侵波兰,正式拉开了二战欧洲战场的序幕。接下来,希特勒采用集中精力闪电打击的方式,快速横扫了14个欧洲国家,还把多国变成自己的仆从国。希特勒初执政时,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因为《凡尔赛条约》使得德国进入了步履维艰的状态。大量的战争赔款、低迷的经济、重工业得不到发展,军事受到限制。可见当时的局面了。
不甘心并且充满野心的希特勒,上台之后就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公开违背规则,不再进行赔款。同时积极扩备军队,征召青年入伍,大力发展重工业,投入巨资研发武器,收缴犹太人的财富归为国有。还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试图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欧陆新秩序,重新武装德国,瞬间德国像“焕然一新”一样。
没几年,德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军工产业蓬勃,德国的科技创新进入了新时代,研发出了大量的黑科技武器。实力的强大,也让希特勒对旧秩序不满,想重新瓜分世界的蛋糕,为此发动了二战。有这个想法的,当时还有日本、意大利,三者一拍即合,成为轴心国,在全球发起了二战,一打就是14年,造成了7000多万的死亡。
希特勒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后,后来又把眼光瞄准了苏联,想要称霸整个欧洲。希特勒狂言用三个月灭掉苏联,没想到打了4年,还被苏联反攻成功,最后惨败,德军被追着打回了柏林。从与苏联对战失败后,德军在各大战场节节败退,在1945年,希特勒消失在公共场合,最后一次消息是4月28日他与情人结婚,而在婚后第二天双双自杀,从此他的第三帝国不复存在。
其实,当时的希特勒虽然节节败退,但在那时他还剩下四百多万的士兵。有人认为,如果希特勒没有自杀,而是重新带着这四百多万大军再对战也还是输!根本没有打赢的可能。首先这四百多万士兵其实并不多,之所以苏联红军能把德国打败也是因为他们兵多,而且还是德军的两倍,德军是远远不够的。
再者就是,在后期战争中,德军节节败退,对士兵的信心也是一种打击,没有激情与信心的士兵是很容易涣散军心的,这非常不利于作战,想要扭转局势的可能几乎为零。再加上短时间内是很难一下子调动这么多士兵集合在一处,因为分得散,指挥起来也是一个大问题。
最后就是后勤补给的问题了,我们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士兵打仗,军粮是很重要的,但是德军在这方面这也没有优势了,希特勒把发展经济的钱,全部压在军备武器上,购买物资、军粮这些是很难短时间凑够钱的。而长期的消耗战,也让德国的经济下滑,根本无力再支撑下去。
综上所述,希特勒想要靠400万兵力,“东山再起”是非常困难的,也许饮弹自尽是他最好的结果,这样还能“死”得体面一点,不然以他在二战期间犯下的种种罪行,其他受过他侵害攻击的国家,让其“惨死”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