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部分,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列入其中。
政府工作报告还在过去五年的总结中提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其中,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提及繁荣发展 文化事业和产业,每经记者拟从政府工作报告出发,剖析报告里的关键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以此展望趋势。
01
再度提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文化事业和产业持续得到推进。在总结五年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工作中,政府工作报告从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以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四个方面展开。
其中,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稍作留意便可发现,该重点是对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延续,但相关表述有所不同。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被列入当年政府工作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这一提法连续两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此前,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更注重“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
图片来源:张建 摄
02
今年重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
在今年的重点工作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在“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部分,将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列入其中。
而从2021、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分别均在过去的总结部分予以提及。
回顾这一提法的起点,还要将目光锁定在2020年10月,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被列为“十四五”时期12项核心任务之一。
对此,2022年8月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做了进一步阐述。
在“总体要求”中,相关表述为: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全媒体传播体系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显著提升,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城乡区域文化发展更加均衡协调,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具体来看,文化事业的发展指向明确,基本都从提升公共文化水平出发。例如“ 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优化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引进、人员奖励政策”“用好文化事业建设费”“落实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等提法。
相较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着墨更多,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企业为主体。 《规划》专门提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又包括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高标准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等四项措施。此外,在其他涉及到文旅融合、城乡区域文化、文化体制改革等章节也有所涉及。
图片来源:张建 摄
03
迎新台阶:数字文化加速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总结五年来的重大成就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 “所有地级市实现千兆光网覆盖,所有行政村实现通宽带”。
一个例子是短视频用户的“疯涨”。根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解读,2018-2022五年间,短视频用户规模从6.48亿增长至10.12亿,年新增用户均在6000万以上,其中2019、2020年,受疫情、技术、平台发展策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年新增用户均在1亿以上。
这也意味着, 以“科技+文化”为典型特征的数字文化迎来了发展新台阶。事实上,上个月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就提出,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
更早之前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则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数字文化概念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行业增长亮点。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显示,从业态来看, 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4386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4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出版、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30.3%、21.6%、18.6%。
分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44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文化批发和零售业19376亿元,下降1.2%;文化服务业57648亿元,增长1.4%。
图表: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情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在文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如何更好地实现互补?
在中宣部文改办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高书生看来,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体两翼”,文化事业支撑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反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联系在于,今天的文化产品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文化资源。同时,过去的文化资源可以变成今天文化产品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