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秀人有自己的四世同堂”,《超新星运动会》第五季播出至今,观众发现节目集齐了从“101”到“404”的历届选秀偶像,相关话题吸引了不少关注。
2018年成团的“火箭少女101”徐梦洁与“202”R1SE前成员赵让大跳街舞;“硬糖少女303”成员赵粤、王艺瑾,“404”INTO1成员刘宇、赞多、伯远、米卡、张嘉元则作为选手参与各项运动。甚至《创造营:亚洲》打造的“505”精灵少女Gen1es也带来了舞台。
达成集齐四代秀人成就的节目并非只有一档,《战至巅峰》第三季也分别有赖美云、周震南、陈卓璇、周柯宇作为四届代表参加,在节目里还用各自限定团的手势做了自我介绍,俨然成为当年观众的某种情怀。
相较于节目受众和粉丝们的狂欢,从行业视角来看,虽然选秀相关节目在2021年已经彻底叫停,当年选秀遗留下来的,走“花路”出道的上百人以及背后过千人的秀人群体,依然处于需要内娱慢慢消化的状态。
而这种尴尬,源于选秀节目当年就存在的严重后遗症。
节目或可移植,但原版节目背后依托的粉丝经济和舞台文化,在彼时的国内是完全脱节的。也是从那时起,“国内没有舞台”成了经纪公司和偶像艺人们屡屡提起的问题,也推动了各平台《炙热的我们》《朝阳打歌中心》《来看我们的演唱会》《舞台2023》等一系列尝试。
但这些节目基本没能带来多少热度,遑论在国内制造舞台文化。而缺少舞台这个终端,前期的练习生培养、选秀出道,就成了一支被大力射出、却没有靶子的箭。
这导致,排除大批没能成功出道后改行的练习生,进入直播带货、舞蹈教学、游乐园跳舞等新领域,甚至不时传来秀人们在烧烤、算命甚至一些“邪门”赛道的消息。
而当初进入头部公司,或者签约在平台旗下的秀人们,成为了所谓的“资源咖”;但他们中大部分并非科班出身,也没有业务方面的天赋能力。
演戏是大部分秀人选择的就业方向,毕竟相比音乐唱跳市场,演戏的市场更大、稳定性更高、机会也更多。其中的代表人物包括杨超越、虞书欣、吴宣仪、范丞丞、朱正廷、毕雯珺等,但截至目前,大部分都很难说已经有自己的代表作。
以杨超越为例,目前比较出圈的角色,可能是《墨雨云间》里只客串了两集的“小白花”姜梨,靠着颜值和人设扳回一城;但她本人挑大梁的《重紫》《七时吉祥》,都出现了严重的口碑危机。
而虞书欣、罗一舟等的特殊性是,本来就接受过演员训练,是以演员的身份参与选秀提升人气。但即使如此,选秀经历给他们带来的除了人气,也伴随着更多的审视和争议。
这已经是秀人里影视资源比较好的,哪怕在头部剧中出演配角,也会有较好的露出。大部分秀人受限于人气和演技,只能在腰尾部剧集里出演,甚至出演微短剧,“火箭少女101”成员张紫宁,就去演了微短剧《隔壁有只桃花妖》。
目前仍在坚持音乐赛道的,只有陈立农、刘雨昕、尤长靖、赵让等少数确实有一定音乐唱作能力和粉丝基础,且签约头部唱片公司的。但受限于音乐行业的特性,他们也需要更好的露出渠道。
正因如此,大部分秀人如今都会寻求综艺机会。
问题其实很明白,除了一些秀人还需要综艺带来的收益补贴日常,大部分秀人目前都比较缺乏有效、稳定的露出渠道。而综艺提供的恰恰是这样的机会。
但这并不能掩盖,大部分秀人目前处于一个比较焦虑的状态。相较于影视、音乐等传统赛道,综艺能够带来的增量是非常有限的,大多数露出还可能是对路人缘的一种消耗,甚至形成“综艺咖”的印象。
虽然如此,类似的机会依然供不应求。
从2018年至今,行业还是没能给大部分秀人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而这庞大的“遗留问题”,见证着长视频曾经盲动增长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