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德江:做好“组织答卷” 决胜脱贫攻坚

2019-08-19   铜仁组工

德江:聚焦聚力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优势

2018年以来,德江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扛起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打基础的鲜明导向,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形成人力物力财力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各级各部门工作服务服从脱贫攻坚、全社会聚力发力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为整县脱贫摘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坚持县委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四级作战体系。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先后召开3次全委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县四家班子同向发力,2018年1月以来全面实施“县级主令、乡镇主攻、村级主战”的作战指挥体系,在县级层面组建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指挥长”、县委副书记任“执行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乡级层面组建由县级领导任指挥长、乡镇党委书记任副指挥长的指挥部,村级层面组建以科级干部任攻坚队长的脱贫攻坚队,在村民小组组建以攻坚队员任班长的脱贫攻坚“尖刀班”,严格执行“下抓两级”“下考两级”制度,抽调126名干部组建1个指挥中心、一线干部管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8个作战组和“两不愁三保障”5个调度专班,明确21名县级领导任乡镇指挥长、37名县级领导下抓两级联系77个深度贫困村、417名科级领导干部包保344个村(社区),组建344个脱贫攻坚队,整合结对帮扶干部8079名、村民组长、农村党员、春晖使者力量组建“尖刀班”2002个,切实做到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指挥有序、力量下沉、重心下移。

坚持作用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汇聚起整县脱贫摘帽的磅礴力量。围绕“选得准”“管得住”“用得好”的总体要求,坚持把敢打仗、能打胜仗的优秀干部选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创新推行驻村帮扶“四个划转”选派管理方式,压紧压实驻村帮扶责任,深化走进群众家里、走进群众心里“两走进”活动,全面激发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热情与斗志。在精准选派上,明确126个县直部门帮村,选派77名科级实职领导干部到深度贫困村任党支部书记、174名党员干部到17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任“第一书记”、2550名在编在职干部脱产驻村,明确8079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通过“四个划转”将2550名驻村干部的党组织关系、工资、管理、考核划转至所驻乡镇或村,与乡镇干部同等管理、同等考核。该县驻村“调驻”模式得到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认可,于2018年5月在全国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2019年,该县“四个划转”模式在全市得以推广,并在《贵州改革情况交流》2019年第41期刊载,得到省委领导的肯定并作为贵州改革经验上报中央改革办。在从严管理上,坚持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的要求,保持贫困乡镇党政正职、贫困村第一书记、党组织书记整体稳定,严格执行驻村月例会、请销假、去向公示、进城报备等制度和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党支部书记调整由市县党委书记“签字”把关的要求。研究出台干部“营养餐”关爱行动和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召回”管理办法,采取集中教育、跟踪考察、组织处理等方式,切实解决干部不作为、慢作为问题,2018年开展干部营养餐关爱行动2期44人次,2019年实施“召回”管理1期49人次。在激励关怀上,坚持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待遇上保障、政治上关怀,研究出台《德江县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关怀激励实施细则》等文件,全面完成344个村(社区)“五小工程”建设,统一落实驻村干部学习培训、交通补贴、工资上浮、食宿补助、工作经费、健康体检、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待遇,落实乡镇选派的驻村干部每人每月500元食宿补助,筹资100万元建立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人身意外伤害暨特殊疾病医疗风险保障基金,对因公负伤的一线干部给予医疗救助27人次18.5万元,按照普通受伤住院500元、受伤较重1000元、受伤严重2000元的标准走访慰问因公负伤干部30人16000元。在考核任用上,将驻村干部的考核权限下放至乡镇,实行单列考核,“优秀”比例提升至30%,不占派出单位和乡镇“优秀”名额,年终绩效奖励在同等条件下上浮10%。2018年以来,选拔任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188名,面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招考公务员岗位43个,县委表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40名、先进集体54个,涌现出了“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吴高鹏、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熊劲松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县上下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坚持建强各级各类基层组织,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优势。深入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汇聚组织、市场和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有效推进。一是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在贫困程度深、位置较偏的村民小组中设立党小组395个,推进支书、主任交叉任职,“一肩挑”96个、比例为27.9%,依托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党员教育实训基地等,开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轮训全覆盖,开展离任村干部教育培训2期199人,差别化发放村(社区)干部人均每月500元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奖励,村(社区)支书、主任、副主任月平均报酬达2300元(2500元);村级党支部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和铜仁智慧党建一体化平台,过好支部组织生活,深化先进村帮扶后进村、城乡支部联活动,协商解决村级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严开展村干部任职资格审查和“两委”换届“回头看”,排查出有劣迹前科“两委”成员372名,免职、停职、罢免59人,摸排整治重点村21个,对2016年至2018年以来摸排整顿的78个后进村开展集中验收、评估、定级,确保村村过硬。二是建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组织。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要求,选派21名干部驻点工作,设立玉水街道楠木园党总支部、4个小区党支部、21个党小组、覆盖移民党员85名,同步选派52名干部、36名教师到跨区域搬迁安置点铜仁大龙工作,划转78个事业编制到大龙,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召开中共德江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审议《德江县玉水街道析置安化街道(拟冠名)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方案》,拟在楠木园安置点设立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加强党对搬迁安置点的全面领导。三是建强教育医疗卫生系统党组织。全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立中共德江县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负责全县教育系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工作,在县一中、二中、煎中、职校4所学校设立基层党委,全面加强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助推教育扶贫。在县人民医院、县民族中医院2所公立医院分别设立基层党委,配备专职党委书记抓党的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创新,积极参与结对帮扶,出台“先诊疗、后付费”等系列便民举措,助推医疗扶贫。四是建强国企和非公领域党组织。筹备设立县委国企工作委员会(待批复),通过联合组建、单独组建等方式,在10家县属国企中设立党组织7个,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覆盖,稳步推进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县组建非公党组织183个、覆盖企业780家,动员138家非公企业结对帮扶77个深度贫困村、25个一般贫困村,通过公益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致富。广泛动员春晖力量助推脱贫攻坚,累计成立春晖社161个,礼聘春晖使者3092人,吸纳春晖社员5956人,建立春晖产业扶贫基地10个,创建春晖黔归人才创业示范基地10个,建设春晖书院8个、春晖文化长廊8个。

精彩推荐

贵州铜仁:党建直播间《支书课堂》上线了!

贵州铜仁:7月宣传工作情况

贵州铜仁:村社合一 强村富民

文伟红:践行入党初心 勇担时代使命

活力 效率 温馨

传播党的声音 讲好党的故事

关注百姓生活 服务党员群众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关注“铜仁组工”

“铜仁组工”微信号:trswzzb

审核:黄欣 编辑:覃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