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照曝光后,她遭央视力捧:这人背后的靠山是谁?

2021-04-10   周冲的影像声色

原标题:私密照曝光后,她遭央视力捧:这人背后的靠山是谁?

最近《长歌行》热播,引爆全网。

尤其是迪丽热巴扮演的李长歌,吸引了不少原著粉。

而今天,我只想说一个人——

夏达,《长歌行》的原著漫画作者。

闲话少说,上几张动图先。

是不是很震撼?

画风精致。

画面精巧。

人物栩栩如生。

这样的作品,全是夏达一人所画。

她是中国第一个登上日本顶级杂志的大陆漫画家。

也曾靠作品,闯入中国漫画作家富豪榜第8位。

更被力邀上春晚。

在兔年春晚现场,夏达高调亮相,央视还特意给她一个长达10秒的镜头。

之后,夏达被评为:最美观众。

但她并不喜爱这些。

夏达放言:“请大家关注我漫画作者的身份,而不是其他。”

夏达,人如其名,“达则兼济天下。”

但她的天下,不是成名,也不是美貌,仅仅是作画。

夏达是家中独女。

自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但她偏爱画漫画。

高中时,一同学借给夏达一本漫画书,《圣斗士星矢》。

她一看,心里猛地悸动起来。

“这里面是一个个人,和我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一样的人,被一笔笔画出来,好震惊啊。”

多年后,她形容这个感觉为“简直像造物主一样的存在”。

夏达也想成为这样的造物主。

于是,她拿起画笔,开始画画。

因为小时候学过写意和西洋画,夏达很快上手。

在高中期间,她已根据自己的想法,画了两个短篇漫画。

并尝试给杂志投稿。

没想到, 真被选上了。

就是那一刻,夏达决心画下去。

但当年的环境,画漫画、看漫画都被视为不务正业,会遭人耻笑。

夏达不想如此,便不画了。

可到大学毕业,她仍放不下画漫画。

于是,夏达毅然选择北漂。

在北京,她开始长达5年的“乞丐”生活。

过去,她是家里的小公主。

如今,必须独自面对一切艰辛。

摆在眼前的,是没钱。

夏达因此对家里人撒谎,称自己画漫画稿费很高。

她和朋友合租,在出租屋日夜作画。

每个月仅有的收入,都用来付房租,之后所剩无几。

为省钱,夏达不逛街,不外出,不买任何奢侈品。

但即便这样,还是会挨饿。

程程曾问她:你真会挨饿?

“会。”

“会挨饿,你都一直还坚持?”

夏达不紧不慢道:

“对我来说,比起做别的工作,你要去面对那么多你不喜欢,也看不到发展,感觉不到变化,或者充满惊喜的工作的话,挨饿算什么呢?”

她不仅挨饿,还差点昏睡过去。

因为经常日夜颠倒,夏达连续几个月都通宵。

她曾透露自己的作息,“大多早上七、八点睡,下午三四点起床。”

有一回,夏达正作画,忽然两眼一黑,晕了。

等她再醒来,已是黄昏。

她打趣自己,“也不知睡了多少个小时。”

她的行为,令朋友心疼不已。

自这,朋友每周都会去看夏达一次,来确定她是不是还活着。

次后

一次,朋友又来看她,顺便带了一个超大面包。

到第二个星期,朋友再去,夏达已将面包芯全掏出来吃了,剩下一个大硬壳。

后来,夏达还收养了流浪猫。

只是,每次猫饿得咪咪叫。

朋友指责她:“你这是虐待。”

这段日子,是夏达人生至暗时刻。

后来她在博客写下感受:

“挨过饿,吃过苦,生病靠死扛,不出门是因为躺着扛饿,瘦是因为消化系统彻底紊乱……”

就此种种,“我只是想画漫画而已。”

怎奈,天公不作美。

那几年,中国漫画处于停滞状态。

没读者,没市场,也没平台。

国内大批动漫原创刊物倒闭,只剩两家还在风雨飘摇地熬着。

有人预言:漫画这东西终究会消亡。

好友都劝夏达:“你再画下去,也没有人愿意看的。”

夏达不放弃。

她对于这种的劝说,都会讲一个故事。

她是一个很马虎的人,做事马马虎虎的,但唯独画漫画,一丝不苟。

她对自己身上手上,都是墨水,早已见怪不怪。

夏达称:“这是勇气。”

果真,夏达熬出来了。

不知过了多少年,她被姚非拉相中,签约夏天岛。

姚非拉是漫画界名人,曾上过不少知名节目。

他之所以签下夏达,就是看中夏达的韧劲。

“她原来像一把出鞘的刀一样,到处去硬拼硬砍,有段时间刀都了,就她自己在那里打磨。”

在这一时期,夏达创作了《子不语》。

她回忆说,那时也不确定是否会出版,就是肆意妄为地画,没有任何章法。

《子不语》投射夏达多年的梦。

有一段时间,她经常梦到一个小镇。

午夜梦回,夏达打算画出来。

“因为我是一个很相信宿命的人,所以觉得要为它做点什么。”

创作这部漫画,夏达全部亲手制作。

从画面、文字,再到分镜头,都亲力亲为。

这有多难呢?

拿最近的《长歌行》来说。

她创作这部连载漫画,是黑白素描,描线用沾水笔,涂黑用秀丽笔。

一点点地去构建人物。

又设计分镜头,及对话。

而不单单如此。

纸上人物是静止的,但意象是灵动的。

要想将纸上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还得钻研相关历史和数据。

如《长歌行》里面,主要讲大唐。

夏达在创造大唐时,对相关美术、建筑,服饰等都有所了解。

如她所说,画这些画面,每一个边框,都要画上无数条。

仅仅一个页面,便要一整天时间。

夏达形容自己的作品,是“戴着脚铐跳舞”。

更何况,夏达要进军日本市场,每次画一份,都得再照日本读者的习惯,二次创作一份。

极其复杂和繁琐。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

《子不语》得到日本顶级漫画杂志《Ultra jump》连载的机会。

更受到日本集英社总编辑长茂木行雄的赏识。

夏达成了日本最受欢迎中国漫画家。

这部作品,也斩获金龙奖最佳故事漫画少女组金奖。

十年磨一剑,她算是熬出了头。

不但作品出头,人也意外走红。

她一组私人照,被人转帖到日本漫画论坛,掀起轩然大波。

照片里,夏达眉眼如画,长发飘飘,很漫画,很少女。

图片来源:生活时尚

媒体形容夏达:靓女漫画家“秒杀”日本宅男。

之后,她便有“美少女漫画家”、“萝莉漫画家”的封号。

但她并不欣喜,反而悲愤。

她说这件事于她,宛如晴天霹雳。

“这一举动抹杀了我十年的努力。”

后来,她一再向外界解释:

“我是一个漫画家,我又不是艺人,不需要大家认识我这张脸。”

一次,夏达实在气不过,在博客上诉苦:

“现在,五天没洗头,一周没换衣的我,坐在电脑前,一身污渍,满手墨水,发着低烧,两眼通红敲下这些字。

我只是一个漫画家,请不要在我名字,或职业前加上美少女、萝莉这类字眼。”

因此事影响,夏达大概沉寂了好久,才再次创作。

第二次,她又画了《哥斯拉不说话》。

这部作品是她与自己的对话。

中学时,夏达不爱说话,一直遭受校园暴力,被同学起哄称是“哥斯拉”。

同学有事没事欺凌她。

将她的手套丢进垃圾堆,桌子倒满垃圾和墨水。

夏达不懂辩解,急得与同学干架,将同学书包扔下楼。

那时,她一度觉得自己是毛毛虫,是尘埃,不被看见,不被理解。

如今,夏达再回忆这些事,仍无法释然。

于是,她在《哥斯拉不说话》里创作了。

小末

她说:“这是一本送给女孩子的书。”

“愿你能遇到,你想要变成的另一个你。”

因为画风细腻,故事温柔,这部作品拿下最佳中国漫画作品奖。

很多人说:夏达的漫画,就是治愈。

治愈自己。

疗愈他人。

以及千千万万个,经历山呼海啸,但表面依旧波澜不惊的我们。

后来,她相继出版了《游园惊梦》、《初夏》……

作品一问世,瞬间好评如潮。

可夏达却逃避了。

很多次,她都极力逃避自己的影响力。

夏达作客《天天向上》,面对主持人一系列问题,她说了一句:

“我认为漫画家的天职,都是坐在桌子跟前,而不是站在舞台上。”

去台湾交流漫画。

面对记者发狂般的提问, 也说:

“希望大家将焦点放在作品上。”

知名节目专访她,夏达很直接:

“能让我继续画下去的,就是给与我漫画作者的身份,而不是别的。”

就连被央视选为“最美观众”,火遍全国后,她都在退避:

“希望大家不要传播新闻,不要转发照片,不要议论美女二字,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她抨击一切惺惺作态。

有媒体将夏达过去的博客翻了个遍,想为她立励志人设。

夏达不屑一顾:

“我不太清楚媒体把我塑造成什么点,我也不打算配合。”

网上都夸她美如仙。

夏达否认这个说法。

“我就是我,就是坐在这儿的,平时的我。”

拍客专访她结束后,每次,夏达都强调:

“希望人们关注作品,而不是我的私人世界。”

她清醒、自知,透彻。

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一直竭力前行。

其实,夏达也不是逃避所有镜头。

前几年,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夏达被选为形象大师。

她二话不说,全力以赴出现。

有媒体问她:你来当动漫节形象大使,会不会很大的压力?

夏达真诚应答:

“压力是蛮大的,因为实际上不是说代表我个人,是代表中国漫画家这个职业,去做这份工作的。”

“我必须有义务做这件事,不管怎么样,都会很认真很努力去完成。”

末了,她补充:

“作为一个作者,我希望我能够更加敬业,更加专注,更加画出好作品来。”

如今,夏达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她不理会外界风云变幻,只醉心于画漫画。

偶尔旅行。

种花。

阅读。

夏达热爱一切返璞归真的东西,尤其爱手工制品。

她总是说,自己的世界很小,不懂经济,不懂外界信息如流,但她清楚,一朵花开的过程,一只小蟑螂的作息时间,以及早上的太阳和夜间的明月何时出现。

她对自己的要求:愿随鲲鹏起,长风浩荡几万里。

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夏达都只想要画画。

至于以后如何,能走多久,她无畏无惧,坦坦荡荡。

就像她说的:

“我肯定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我也不知道终点在哪里,或许到我死都到不了,但至少我在路上。”

说这话时,她仿佛若有光。

那个瞬间,我看见中国漫画新生力量的崛起。

也看到,她成为一种符号,引领世世代代的人。

她的名字,叫做中国漫画家。

而我,还是忍不住要说,夏达,你真好看。

作者:池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