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腹痛,往往容易让人想到胃病。前几天,龚先生跟朋友吃饭,吃到一半突然腹痛,以为是胃病,就自己吃了胃药,但是一直没有缓解。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得了急性胆囊炎,紧急入院治疗,没想到上腹疼痛剧烈,急性胆囊炎并发胆囊坏疽,急转外科手术治疗。
胆囊炎和胃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是不少人会将两种疾病混淆,有些胆囊炎的患者甚至以为自己得的就是胃炎,龚先生便是如此,犯病的时候还自行用药,这样不仅延误了治疗,还有可能会导致其他的并发症,最终小病变成大病。
1
什么是胆囊炎?
胆囊炎是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的统称,是指由胆囊结石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胆囊发生的急、慢性炎症。
胆囊的主要作用就是储存和浓缩由肝脏排出的胆汁,在进食过程中刺激胆囊排出胆汁帮助小肠消化食物。如果胆汁成分发生变化,或者排出不畅,胆囊就容易发生炎症。
2
胆囊炎有何表现?
胆囊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其中,腹部疼痛是最为明显的症状,跟胃炎非常相似,常被误诊,那这两种病该如何鉴别呢?
发病的部位不同
胆囊炎和胃都是在上腹部,位置是比较接近的,都属于消化系统,所以不管是胆囊炎还是胃炎,疼痛都在上腹部,因此两种疾病容易混淆。但是胆囊是在右上腹,紧贴于右侧的肋骨下缘,胃则是在中上腹偏左的位置。
临床症状不同
慢性胆囊炎会有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伴有恶心、上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特征,急性发作时疼痛会加重,并会放着至右肩胛区,甚至恶寒发热,多是吃了高脂肪和油腻食物之后,症状会明显加重。慢性胃炎引起的上腹胀、痛多与进餐有关,多伴有嗳气、反酸、烧心等不适,即使是急性发作也很少会有发热。
诊断方法不同
胆囊炎可通过B超、CT检查,发现有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和变形的特征。胆囊造影能发现胆结石、胆囊缩小或萎缩,胆囊收缩功能差或胆囊显影比较淡薄。慢性胃炎可通过胃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来诊断。
3
好好的胆囊怎么就发炎了呢?
不吃早餐
成年人每天需要规律排出800~1200ml胆汁,如果这些胆汁在胆囊中淤积会刺激胆囊壁,对胆囊壁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如果长期胆汁淤积,胆汁在胆囊内浓缩会形成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在胆囊收缩的过程中也会对胆囊壁造成损伤,这种长期的损伤,便形成了慢性胆囊炎症。
胆汁的分泌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如果长期不吃早饭或者不按时进食,则会引起胆囊中胆汁的淤积,胆囊内胆汁排泄不畅,长期如此胆汁内的胆固醇及胆色素会发生沉积,形成结石。
高脂饮食
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也会增加胆囊负担,造成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升高,超过胆囊排出胆固醇能力,就会在胆囊中郁积,久而久之会形成胆固醇结石。
小小的胆固醇结石,因为症状不明显而往往被大家所忽视,一旦暴饮暴食,饮食油腻,脂肪就会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向身体发出信号,迅速调集胆汁以消化脂肪,不料胆汁被结石阻截,淤积不畅,胆囊内压增高、黏膜受损,于是胆囊炎发作。
中年妇女易遭殃
为什么胆囊炎更“青睐”中年女性?因为步入中年,女性一般都要面临一个问题:更年期。更年期综合征会使女性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内分泌都会受到影响。内分泌各项功能的变化,都会影响胆囊收缩以及胆汁的排泄。
此外,肥胖、长期口服避孕药等药物,部分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肝硬化、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胃切除术后、长期肠外营养、家族遗传等也是导致胆囊炎的高危因素。
3
得了胆囊炎该怎么办?
胆囊炎急性发作,甚至导致细菌感染,最坏的结果还可能并发胆囊坏疽或穿孔。所以对于急性胆囊炎或者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使用药物解痉止痛,缓解腹痛症状,同时应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严重者还需要手术治疗。
中医中药在胆囊炎治疗方面有悠久历史及满意的疗效,急性胆囊炎可归于“胁痛”范畴,慢性胆囊炎归属于“胆胀”范畴。胆囊炎病位在胆腑,与肝、脾功能失调相关,基本病机是胆失通降,不通则痛;胆络失养,不荣则痛。
情志不遂、饮食失节、感受外邪、虫石阻滞,均致肝胆疏泄失职,腑气不通,发病多为实证。久病体虚,劳欲过度,使得阴血亏虚,胆络失养,脉络拘急,胆失通降,发为虚证。属实的病理因素有“湿、热、毒、滞”;属虚的病理因素主要是脾虚。
临床实践发现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多为湿热阻滞,治疗上以清热利湿、行气利胆为主;而慢性胆囊炎患者多为虚实夹杂,既有脾气虚弱,又有痰湿气滞,治疗上以健脾理气为主,兼以化痰祛湿。
推荐药膳1——金钱草鸡骨草煲猪横脷
材料:广金钱草15克,鸡骨草15克,猪横脷1条,生姜3片。(1人份)
做法:广金钱草、鸡骨草冲洗干净;猪横脷洗净、用刀尖挑去白脂,切块后飞水备用。所有材料共入瓦煲内,加入清水,熬1小时左右,加盐调味。
功效:清热祛湿利胆。
适合人群:湿热阻滞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常见右上腹持续灼痛或绞痛、脘腹胀满、口干口苦、小便短黄、大便不爽或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推荐药膳2——党参薏苡仁鸡内金粥
材料:党参10克,薏苡仁15克,鸡内金5克,大米50克。(1人份)
做法:党参、薏苡仁、大米洗净,鸡内金磨粉,党参、薏苡仁、大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熬50分钟后,加入鸡内金粉再煮1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化石。
适合人群:脾虚湿困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常见右胁隐痛、胃脘胀闷、纳食减少、体倦乏力、大便溏烂,舌质淡白,苔白腻,脉弱。
保胃健康 | 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无甜不欢”的人怎么戒掉这个“甜瘾”?
保胃健康 | 起伏吃只鸡,一年身体好
保胃健康 | 小暑“桑拿天”,用荷叶煲汤消暑祛湿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特需门诊)
周五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特需门诊)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梁氏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