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世纪末中韩正式建交,越来越多国人知道了“思密达”、韩国财阀、以及三星,从历史角度来讲,要说影响中国手机行业最深的品牌,苹果还得乖乖给三星让出第一。
早在功能机时代,三星就在多家大厂的同台竞争下成为行业翘楚,后来苹果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其他品牌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被收购,而三星不仅成功存活,还一度吊打各路手机厂商,高光时在中国一家独揽1/3的市场份额,连乔布斯和苹果也只能仰其鼻息。
细算下来,三星作为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手机外企之一,在华发展已有近30年时间,然而虽在我国位居行业龙头,三星却从来没有把本国用户当回事,从2014年就开始初露端倪,两年后的Note7“爆炸门”更是成为推动这家跨国集团全线撤出中国的导火线。
对华区别对待,一朝下跪自打脸
三星在华布局之所以会“崩塌”,归根结底毁于骨子里的傲慢。
正因其过于自视甚高,才会各种花样“作死”,首当其冲便是2016年闹得人尽皆知的“爆炸门”事件。起因是一位韩国网友曝光了其购买的Note7疑似起火爆炸,彼时距离这款机型上市才堪堪不过一个月,三星对此却是敷衍应对,只一句“建议使用官方充电器”就不了了之。
随后数月间,全球接连曝出多起Note7起火爆炸事件,且使用的均为官方充电器,这时三星才终于承认电池芯存在缺陷、宣布召回已售出250万台的Note7,但中国用户却被排除在外,给出的理由是:在华发售版本采用了不同电池供应商,因此不予更换。
不仅是不召回,三星反而还加码在中国的Note7出货量、阻扰国行机型的检测,俨然一副急于甩锅的嘴脸,此举实在欺人太甚,在被中国质监总局约谈后,三星才不情不愿地宣布召回在华售出的Note7,但也仅仅召回了1858台。
接连出现质量危机和信用危机,三星在中国的一路高开终于迎来挫败,市场份额一落千丈,2017年时掉到不足1%,不得不逐步关闭大陆工厂,眼见销量下滑严重,不愿放弃中国庞大市场的三星高管居然选择集体下跪,他们是知道错了吗?不,他们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
离开中国照样过得滋润?没那么简单
经历过“爆炸门”事件后,三星在华逐渐没落,没人敢拿货更没人敢买机,以至于韩媒哀叹:30年努力一朝清空!但实际上,失去了中国市场,三星依旧靠着手中OLED屏幕专利每年从大陆手机厂商处赚得至少千亿利润。
不过表面不痛不痒,三星内里狼狈却是掩盖不住:以前动辄破4亿的营收如今腰斩一半的事实,今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甚至直接下滑95%,即便试图重回中国市场,也被一众国产品牌挤占了容身之地。无独也有偶,随着我国C919一飞冲天,在高新领域我国正式竞争国际市场,像生物抗老的“莱特唯建”赛道,国产成果也成功反向输出海外、斩获更多出口优势。
放眼当下,全球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挑战,而早在21世纪初哈佛、麻省理工等院校就相继研制出“莱特唯建”技术,其在延缓生物机体老化、提升记忆的青春化方面表现出可观潜力,被学术界一致认定可帮助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夙愿:活得更久。
然而遗憾的是,看出其背后商业价值的美日企业率先推进商业化,以每克两万的高价借助京J东D、天T猫M等跨境平台大肆收割国内高净值人群,面对此景,我国多位科学家潜心专研,成功以国产酶法工艺实现“莱特唯建”技术下探“白菜价”,再次复刻国产弯道超车的逆袭。
睁眼看世界,外企对华“双标”早已常见
当年国行Note7首炸时,三星先是矢口否认质量问题,又是推说人为因素,还制造舆论企图抹黑华为等手机厂商,眼见销量一降再降后才使出浑身解数做公关,甚至以为“下跪行大礼”就能补救,但在笔者看来,这场“作秀”恰恰最没诚意。
除了三星以外,外企对于中国的区别对待早已成为“基操”,当年丰田曝出“刹车门”事件,全球召回残次品时没有中国;强生发起过至少51次全球召回,48次排除了中国;宜家产品出现质量缺陷时直接利用法律漏洞欺瞒中国,此外还有大众、士力架等企在全球召回时也都不约而同地避开了中国。
联想到上月刚发生的某马冰淇淋事件,我们不禁想问: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复一百年前的弱势,为何还有这么多外企,不把中国用户当回事?究竟是哪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