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不易新歌长达43分钟,背后有什么玄机?

2023-06-08     生活如梦

原标题:毛不易新歌长达43分钟,背后有什么玄机?

《小王日记》被收录在毛不易的新专辑《小王》中,严格来说,它并不算"一首歌",而是将专辑中的其余歌曲依次播放了一遍。对于《小王日记》产生的意义,专辑文案的解释是:这首歌"完整有序地呈现出一个年轻人在生活中的成长和自我沟通的故事"。

强调歌曲的人文性与意境,也是毛不易作为音乐人行走江湖的独特标签。和其他音乐人相比,毛不易的强项并不在于音乐技巧。比如,今年《歌手·当打之年》舞台上同场竞技的华晨宇,就曾在《明日之子》节目中表示,毛不易的代表作《感觉自己是巨星》歌词很特别,但"音乐和声走向和旋律都非常烂口水"。

无论毛不易及其团队是否有意为之,这首超长歌曲《小王日记》毫无疑问是当下音乐市场的"异类",但确实使毛不易身上的"人文性"标签得到了强化,让其细腻、敏感的艺人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为什么说《小王日记》是"异类"?

随着科技的发展,歌曲的长度不再受限于唱片,歌曲传播的媒介也开始多样化,不再局限于电台。但出于创作、宣发等各种因素,很多歌手偶尔也会发行一些相对较长的歌曲。比如,在毛不易的《小王日记》发行之前,华语乐坛最著名的"大长歌"当属古巨基的《情歌王》,这首歌全长12分钟,包含了刘若英的《很爱很爱你》、张学友的《吻别》等33首脍炙人口的国语情歌。当歌手在演出时,唱这首歌可以轻易引起全场大合唱。

图注:汪峰的《那年我五岁》长达10多分钟,歌曲讲述了一段关于成长的故事。

而毛不易的《小王》,在完整传达音乐人的创作意图之外,也起到了意外不错的传播效果。

超长单曲如何让唱片时代"回魂"?

在唱片时代,人们买回一张专辑,都会从A面的第一首听到B面的最后一首,这样的听歌方式至今被很多音乐从业者所怀念。在"专辑"、"唱片"的概念下,一个艺人的企划往往更加完整,音乐的展示也更加从容,塑造出歌手的形象和人格。

而进入数字时代,尤其是进入流媒体时代后,用户听歌的方式也变得更加碎片化,很少有人愿意主动按顺序听完一整张专辑。听众"跳过"一首歌的成本也越来越低,一首歌听几秒不喜欢,可能就会切到下一首。Spotify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显示,21%的歌曲在播放5秒后就会被跳过。

而毛不易的这首超长歌曲,则有意无意地与当今碎片化的听歌方式形成了对抗。在《小王日记》中,10首歌曲依次缓慢流淌,没有任何快捷键可以帮你准确切换到其中的任何一首歌。

毛不易似乎在用这首歌引导听众,让听众尝试着忘掉"下一首歌"或者"随机播放"的快捷按钮,体会一下几十年前那个唱片时代的美好。

这首《小王日记》其实也可以给从业者们一定的启示。面对技术裹挟,那些看似一去不复返的东西未必找不回来,在音乐人及其团队的创意运作下,和科技"讨价还价"、求得共赢是可能的。

参考资料:

1、为什么进入网络时代后大多数人对于专辑的概念越来越淡化?这对当今的音乐产业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2、为什么流行歌曲每首歌都是 4 分钟左右?

4、唱片的一点知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891e64d4125c110d641aaaf2ab51d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