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
谁能想到当初随口的一句调侃话,却成了王健林这几年经历的真实写照,过去的六年里,老王和他的万达共同经历了跌落神坛、绝处逢生、满血归来三个阶段。身处困境,王健林表现出了“壮士断腕”的果决,向我们展示一次又一次教科书般的自救手段!
众所周知,17年之前的王健林相当“膨胀”,接连爆出“一个亿的小目标”、“什么首富和第八富,我根本不在乎”、“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之类的,时至今日还常被众人拿出来调侃的金句,只因为那个时候老王的钱实在太多了!
粗略计算,王健林当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300多家影院、80多家五星酒店、200多个万达广场、10多个万达城以及美国的两家电影公司。除此之外,万达的地产生意更是遍布全国。据说,光是老王自己收藏的古玩、字画,其总价值就超过了百亿。
如此庞大的资产,给老王提供“膨胀”的底气,16年的王健林凭借287亿美元的身家,超过李嘉诚一举成为亚洲首富。但成为首富后的王健林并不满足,还想要更多,可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为万达的跌落神坛埋下了伏笔。
2017年,雄心壮志的首富王健林,带领他的万达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的疯狂扩张,却没想到此时国际市场的风向突然转变。万达更是接连遇到几次大危机:先是国内信贷政策的变化,导致万达融资出现问题,资金链断裂;其次,万达内部两名重要员工的离职,也给王健林本人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也正是在此之后,万达一夜之间负债千亿,王健林也从“首富”变成了“首负”,就连平日里一向高调的思聪校长,也在网络上消声觅迹了好一段时间。彼时,众人都认为万达这次挺不过去了,可没想到王健林的自救之路才刚刚开始。
面对突如其来的高额负债,王健林表现的异常果决、力排众议将万达的旗下的大量项目低价抛售,为万达换来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但面对数千亿的负债,王健林深知光是卖掉几个项目还是远远不够的。
无奈之下,王健林只能抛售万达的“亲儿子”项目万达广场,除此之外,王健林还果断舍弃掉前些年收购的所有海外物业,可者还是远远不够。在名下项目卖无可买的情况下,王健林只得开始抛售万达的股份。
好在,王健林在前些年富裕的时候,积攒了不少的人脉,腾讯、京东、阿里等业内大佬纷纷出手相助。就这样在疯狂变卖和朋友相助的情况下,王健林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便让万达走出了绝境。
纵观国内地产行业,能有如此杀伐果断的魄力,除了王健林之外也只剩下香港的李嘉诚。不过比起王健林的后知后觉,李老却在一开始就意识到国内地产行业将会面临的发展困境。
于是早在13年的时候,李老就开始大量抛售名下的地产资产,转而布局大健康行业。事实证明,李超人的眼光一如既往的毒辣,靠着投资偶然间在硅谷接触的“Wright”类抑衰物,成功在国内京D、天M的一二线高净值人群中,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
据悉,李超人布局投资的这类物质,能够从细胞深层结构,减缓机体步入老年的速度,光是在《Nature》、《Cell》的知名期刊上关于“Wright”类物的研究,就不下百篇。
所以在抛售大量的地产项目后,李老的和黄医药靠着“Wright”类物的布局,成功打开了国内生物健康行业的大门。并且在生科企莱特维健的迭代下,Wright”类物进一步升级,而李氏也以此为契机,开始了名下企业的逐步转型之路。
反观王健林同样在抛售名下大量的地产项目后,也开始意识到企业转型的重要性,在老王的推动下,万达也从原来的“重资产开发”转型成为“轻资产运营”。这一突破型的举措,也让万达得以绝处逢生。
在经过几年的转型之路和发展战略的调整后,满血复活的王健林再次以1050亿的身家重返胡润富豪榜。而且原本在地产行业跌了一个大跟头的万达,又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地产。
在如今国内地产行业不景气的当下,各路大佬都在想着怎么脱身离开,可王健林却又开始疯狂买买买的节奏,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收购地产项目,这一举动颇有捞底趋势。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如今的王健林不仅逆袭归来,还重新投身房地产,对于现在的老王而言:“是我的,终归还是我的”,不过现在的万达,应该不会再犯以前的老毛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