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宝山区高境镇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深入开展“一支部一实事”活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走深走实,在党建引领、为民办事、工作实效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更新小区门头标识,解决居民“小烦恼”
“这次小区大门添加了醒目的标识,清清楚楚让人面目一新。”家住共和九村紫竹苑小区居民对紫竹苑门头标识改造欣喜不已。原先的小区大门标识较小且不醒目,经常有快递、外卖小哥、来探访的亲戚朋友找不到小区大门,对小区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针对这一情况,共和九村社区党总支依托“转角遇到爱·社区微更新大赛”契机,与社区合伙人一起积极制定了小区标识更新修缮方案,充分听取和尊重居民意见,对小区大门的标识进行了“微整容”,让小区“脸面”有了“大提升”。
通过充分听取民意,聚焦居民的实际需求,广泛开展民意调查,主动向居民协商问策,经过多轮商讨最终决定,新改造的门头标识的识别清晰度要高,样式要优美,设计高度要高于大车车身高度,确保不被遮挡,让居民能够一眼就发现。同时考虑到居民夜间出行的需要,还在更新的标识处增加太阳能灯进行照明。确定好改造理念后,共和九村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合伙人就改造所涉及的材质、结构、施工时间、预算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最终敲定施工方案。
“原来小区没有门头,标识不清,朋友来家里做客,都不知道从哪个入口进入,现在改造完,进出小区方便多了。”紫竹苑标识更新完成后,居民们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拓宽家门口道路,铺好居民“舒适路”
“以前,这条路特别窄,日常行走十分不方便。现在小区路面重新铺设,亲戚朋友上门做客,都说小区环境变漂亮了。”提起家门口这条改造完成的道路,高境镇三花二居的居民们难掩心中喜悦。
通过主题教育“四百”大走访,三花二居党总支发现香梅苑小区一个困扰居民的“烦心事”。小区17号楼南面的道路连接物业和居委办公地,行人通行频率非常高,但道路狭窄且破损严重,遇到迎面来人经常需要避让,给来往物业和居委办事咨询的居民带来极大的不便。多位居民向社区反映该问题,希望能得到妥善解决。就如何解决路面狭窄破损的问题,三花二居党总支多次会同小区物业进行实地调研,组织居民代表召开居民议事会,聚焦小区路面问题收集民意需求。最终确定方案,制定了周密的施工计划,在不影响居民的正常通行情况下,开启了这段路面的拓宽修缮工程。
施工过程中,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等社区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帮助引导行人,监督施工过程,保证施工安全高效,切实做到居民诉求“快响应、速解决”。历时两周,17号楼南面道路修复完好,恢复正常通行,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小区居民的出行问题,周边环境卫生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暖心关爱不止,筑起老人“幸福港”
近日,宝山区高境镇共和三村居民区孤老王阿姨感觉头晕目眩,非常难受。她立即联系居委会,希望能有志愿者陪同去医院检查。收到王阿姨的求助,居委会马上安排了第一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经医生检查,王阿姨上压高达196,情况十分严重,需要进行治疗。第一支部党员志愿者耐心地陪同王阿姨吊好盐水才返回家中。第二天,党支部书记召集了4名党员一起到王阿姨家中探望。在交谈中,党员志愿者们耐心为王阿姨做好解释工作,缓解她对高血压病的担忧,建议她不用过度紧张,做到每天按时服药,保持平缓心情,避免情绪起伏过大。
为了确保王阿姨在有需要时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党员志愿者王阿姨与孤老王阿姨互加微信进行结对。自此,微信成了两个王阿姨联系的桥梁。过了一段时间,王阿姨感染甲流,她在微信里告知了党员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叮嘱她减少出门,安心在家休息,每日还会帮王阿姨买菜并送至家中,直至王阿姨康复。
“他们有时间就会过来看望我,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他们也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就和我的家人一样。”共和三村居民区孤老王阿姨这样形容与志愿者的关系。
下一步,高境镇各基层党组织将继续深入开展“一个支部一件实事”活动,从群众身边小事入手,办好为民、利民实事,切实将主题教育学习成效转化成为民服务实效,让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